(原标题:2025年全国劳模、协和兴精机(昆山)有限公司制造部课长李印旺:焊枪为刃,淬炼时代匠心)
在焊花飞溅的车间里,一把焊枪、一身工装、一双布满老茧的手,是李印旺最熟悉的“战友”。从河北临西农村走出的普通青年,到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江苏省企业首席技师,他用20年的坚守与突破,在钢铁与烈焰的交织中书写了一名新时代产业工人的传奇。
从学徒到“烈焰焊将”
2007年,21岁的李印旺初入协和兴精机(昆山)有限公司,面对飞溅的焊花和刺眼的弧光,也曾手抖心慌。但这个农家子弟骨子里带着不服输的韧劲:“别人能干的,我凭什么不行?”

自己的问题,自己答。李印旺下定决心后,每天提前到岗练习臂力稳定性,下班后研读焊接理论书籍,衣服被烫出星星点点的窟窿,皮肤上烙下深浅不一的疤痕。靠着一股干劲,他渐渐从“菜鸟”成长为技术专家。十年磨一剑的坚持终迎绽放,李印旺参加过四届昆山技能状元大赛,从第一次参赛时的三等奖,到苏州市技能状元……再后来,各项荣誉纷至沓来。然而,更让他自豪的是攻克技术难关后的成就感。面对超大型冲床机架内部焊缝成型差的行业难题,他带领团队设计出可360度旋转、带减震器的焊枪支架,让焊枪在狭小区域中精准“起舞”,焊缝成型美观,符合质量标准。
破解制造业转型密码
“焊工不仅是体力活,更是脑力活。”李印旺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当同行们为追求检验合格率盲目加大焊缝尺寸时,他敏锐地察觉到当每台机架焊缝尺寸大于标准尺寸3mm~8mm时,焊缝就会大大超标导致材料浪费,焊接工时增加。为解决不返修和减少浪费等问题,李印旺设计制作了焊角划线器,让焊工在焊接前精准“描边”,既杜绝返修又实现降本增效。改善后,每台冲床机架能节约几百元,每年为公司节约十几万元,减少焊材浪费现象的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面对厚板焊接变形顽疾,他创新提出“局部支点替代反变形法”,将矫正时间缩短30%,为行业厚板焊接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在协和兴精机向新质生产力转型的征程中,李印旺累计参与多项技改项目,设计出焊枪支架、焊角划线器等实用工具,每年为企业节约成本十几万元。公司总经理许棣程评价道:“他用工匠智慧让传统焊接焕发新生,是当之无愧的技术中坚。”
用“传帮带”书写劳模担当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成为江苏省首席技师后,李印旺把更多精力投向人才培养。他总结出“三步教学法”:理论讲解拆解焊接原理、实操演示展现肌肉记忆、案例复盘剖析问题根源。他的笔记本上写满了手绘的焊接参数对照表,车间角落摆着他设计的训练装置——用矿泉水瓶吊砖块练腕力,用镜面反射练盲焊感知。这种“土法炼钢”的匠心传承,让100多名中高级焊工快速成长,他们在市级以上技能大赛中斩获多项荣誉,5人获评昆山市技术能手。

站在新的起点,李印旺许下承诺:“要带动更多劳动者成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为国家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添砖加瓦。”这份誓言,如同他手中跃动的焊花,既照亮了个人奋斗的轨迹,更点燃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群体的精神火炬。
李印旺以“干一行精一行”的执着诠释工匠精神,用“传帮带”的胸怀书写劳模担当。
责任编审 | 李传玉 姚荔青
融媒体记者 | 朱小芳
图片来源 | 昆山发布 昆山人社
责任编辑 | 王一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