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人大代表风采】刘永艳:用医者仁心书写履职答卷)
代表名片
刘永艳,昆山市第十七届、十八届人大代表。作为一名扎根基层9年的人大代表,她既是昆山市第四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也是百姓心中“家门口的健康守护者”。白大褂与代表证的交相辉映间,刘永艳用医者仁心书写履职答卷,以代表担当架起民意桥梁,在基层治理的土壤里培育出为民服务的繁花。

每个月的第一个周三下午,陆家镇陆家村联谊花园的党群服务中心总会早早排起长队。作为人大代表联系点的“义诊日”,刘永艳的听诊器在这里听过太多心跳——既有耄耋老人诉说病痛的微弱颤动,也有初生婴儿充满生命力的蓬勃律动。九年如一日,这个20平方米的空间见证着她累计服务1500余人次的坚守,更记录着基层医疗服务的温度变迁。
每次接待完前来就诊的群众后,刘永艳还会抽出时间开启“移动诊室”服务。“刘医生来啦!”当90多岁的沈大爷颤颤巍巍地握住她的手时,眼底泛起欣慰的泪光。8年前,患有多项基础疾病的沈大爷因行动不便,无法定期复诊,刘永艳便安排定期上门问诊,时间一长,她便成为沈大爷全家的“家庭医生”。“我们一家人有啥不舒服或者需要配药的时候都会咨询刘医生,有她在,就觉得很安心可靠。”沈大爷80多岁的妻子李秀英说。
面对众多患者送来的锦旗和祝福时,她只是微笑说:“这是医生的本分,更是代表的职责。”截至目前,刘永艳共累计上门服务500余次。在门诊工作中,她敏锐捕捉到精神疾病患者就诊以及复诊配药难的痛点。通过三个月走访5个社区、访谈10多个家庭,她提出的“关于提升精神疾患就诊服务的建议”得到了卫健系统的高度重视。现在,昆山各社区不仅实现精神类药品“点单配送”,更让特殊群体感受到“被看见”的温暖。

在刘永艳的办公桌上,摞着几本厚厚的民情日记。泛黄的纸页间,既有“加强心理咨询师队伍”的专业建议,也有“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的社会课题。在9年的履职过程中,刘永艳多条建议被纳入昆山市重点建议意见督办,优秀的履职能力也让其荣获了优秀人大代表的荣誉。“作为一名老代表,我始终坚持人民代表选自于人民,要为人民发声、为人民代言,做好桥梁与纽带作用的初心。”刘永艳说。
多年来,刘永艳始终秉持着谦虚、好学的态度。除了立足本职工作,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平日里她还认真学习宪法、代表法等法律法规,不断增强法律意识,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通过学习,使我增强做好代表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依法履职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为更好地履职打下基础。”刘永艳表示。
从诊室到社区,从联系点到人代会,刘永艳始终秉持“用四心换四心”的人生信条。在患者心里,她是“会治病的人大代表”,诊室里总备着自制《健康手册》;在政府部门看来,她是“较真的参谋者”,每条建议都附有详实数据支撑。多重身份的融合,塑造出新时代人大代表履职的生动范本。她的白大褂口袋里,常年装着三样“法宝”:听诊器、民情本、建议稿,丈量着医者仁心的深度,也标注着履职为民的刻度。
责任编审 | 李传玉 姚荔青
融媒体记者 | 吴磊
供图 | 吴磊
责任编辑 | 王一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