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苏州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局领导班子成员,局机关相关处室主要负责人,驻各地生态环境局、苏州工业园区生态环境局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赴吴中区开展全市生态环境项目建设现场观摩。此次观摩锚定生态治理实效,通过实地考察示范项目、交流创新经验,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凝聚攻坚合力。
在苏州维信电子有限公司、沿太湖圩区清淤及退圩还湖工程施工地、太湖生态岛公共体验中心和天王荡生态修复现场,观摩团听取了有关负责人员的情况介绍,肯定了吴中区在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中,以项目为抓手破解生态难题,用科技赋能提升治理效能,为全市生态环境项目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下一步,市生态环境局将以此次观摩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生态环境治理创新,全力打造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的“苏州样板”,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贡献实践智慧。
- 示范项目1 -
苏州维信电子有限公司
新建废水处理系统项目
苏州维信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设计、制造、组装柔性线路板为一体的大型外商独资企业,在国内电子行业里处于领先地位。苏州维信电子有限公司新建废水处理系统项目是2024年省治太项目,投资约1.3亿元,于2024年8月完成建设,10月正式投入运营。
新建废水处理系统设计处理能力10000m3/d,废水实施分质分类处理,即低浓度清洗废水和中浓度有机废水根据水质情况单独收集,分别采用DF+RO和MBR+RO进行处理后进行回用,回用率可达50%,其余废水按要求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废水处理系统采用自控系统结合大屏幕显示,通过上位机监控、视频监控,以及手机APP远程监控系统,实现水处理高度智能化控制,有效提升了废水处理水平和运行稳定性。
- 示范项目2 -
吴中区沿太湖圩区退圩还湖项目
吴中区2024年9月启动实施沿太湖圩区退圩还湖工程,项目总投资约11.41亿元。
项目建设内容包括退圩还湖、堤防建设、生态修复等三个部分。其中退圩还湖工程包含东、中、西三大圩,还湖面积7611亩;漫山圩还湖面积524亩。堤防建设包括建设东、中、西三大圩新老堤防约8.74公里,漫山圩圩堤0.96公里。生态修复工程,在东、中、西三大圩堤防近岸带布置生态修复湿地,面积约28.6万平方米,在漫山圩还湖区域布置浅滩湿地7.8万平方米。
- 示范项目3 -
吴中区太湖清淤项目
吴中区在综合考虑东太湖底泥营养物含量和分布、底泥释放风险、水生植被与底栖动物分布、底泥深度限制等因素的基础上,决定在东太湖围网Ⅰ期实施太湖生态清淤工程。工程于2023年11月完成方案编制,2024年6月完成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7月开工建设,预计2025年6月全面完工。
项目建设内容为:实施太湖清淤面积约2.18平方公里,清淤深度约20~30厘米,清淤总量约50.89万立方米,工程总投资约7395.77万元。截至目前,已完成清淤50万立方米,完成投资约5800万元。
- 示范项目4 -
太湖生态岛建设情况
吴中区聚焦高标准建设太湖生态岛“一号任务”,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打造“低碳、美丽、富裕、文明、和谐”的生态示范岛。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实现高位统筹布局。市、区两级分别出台了《关于支持太湖生态岛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全力保障太湖生态岛的保护和发展。《太湖生态岛发展规划(2021—2035)》《太湖生态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及生态文旅、绿色交通、水环境综合整治提升等9个专项规划,为生态岛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二是坚持项目引领,保护和发展同频共振。有序开展污水治理厂网一体化建设,从源头防控涉水污染源,目前25个自然村雨污水改造已全面启动,排水达标区建设、主次管网修复以及34座独立设施改接管工程已完工,污水二厂即将启动建设;开展通湖河道治理,幸福河湖一期一标段已完工;完成环岛里湿地带一期、二期工程建设。按照《太湖生态岛项目建设总体计划(2022—2025)》,2022—2024年,金庭镇实施太湖生态岛重点工程项目54个,总投资18.64亿元,完成投资11.6亿元。三是践行“两山”理念,创新示范成果显著。建成全省首个集修复示范、法治警示、科普交流和监测监控等功能为一体的苏州太湖生态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修复基地。获批自然资源部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发布《苏州市太湖生态岛(金庭镇)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实施方案》。吴中西山生态岛试验区成功入选全省首批“生态岛”试验区试点。
- 示范项目5 -
太湖生态岛生态环境监测监控系统
吴中区依托“高杆鹰眼+无人机+自动监测”技术,创新打造太湖湖体国考点位监控系统,实现对太湖吴中辖区考核点位全覆盖,以科技手段筑牢水环境安全防线。
一是鹰眼监控智能值守。在重点区域架设7套高杆鹰眼,搭载360度高清摄像头,配合AI图像识别算法,自动捕捉水面异常情况,实现半径5公里范围内的24小时智能值守。二是慧翼护航精准巡查。建设4套无人机库组成巡航编队,每日3次固定航线巡查覆盖全部国考点位。采用“定时巡航+溯源取证”的塔机联动模式,高杆鹰眼发现异常时立即启动无人机精准巡查溯源机制。三是自动监测实时预警。构建考核点位自动监测网,依托国家、省、市在太湖建设的水质自动站,实现水质实时预警,及时掌握水环境状况。同时结合AI及人工研判,触发无人机溯源巡查。四是人机协同闭环管理。系统构建“智能预警-人工复核-快速处置”全链条机制:当监测设备发现异常,指挥中心立刻启动人工复核程序,通过数据共享与跨部门协同,提升生态环境执法响应速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确保水质长期稳定达标。
- 示范项目6 -
太湖生态岛河道治理项目
太湖生态岛现有河道共127条(含横山岛及阴山岛内河道),其中通湖河道为50条,河道普遍规模较小。为持续改善生态岛河道水质和沿线景观品质,实现一河一景、四季有彩,按照系统布局、成片推进、分类实施的原则,金庭镇将全域水系分为东、南、西、北等四片分期开展幸福河湖建设。目前正在实施的是东片和南片幸福河网建设项目,项目计划治理83条河道,采用3+n的结构组合,以天王荡、外江河、消夏湾为亮点(3片重点),将区域内的河道(n条河道)组联成幸福河网。具体工程内容包括河湖水利工程、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景观建设,总投资约28740万元。其中一期一标段工程于2024年12月竣工,主要完成25条河道疏拓、堤岸、护坡、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以及天王荡湖区的综合治理工程,完成投资约1个亿。
天王荡是片内水系唯一的内湖水源,水域面积约11.75万平方米,分为东湖区与西湖区。天王荡整治工程包括水域工程、生态护岸建设、水景观建设等,主要通过水下地形重塑约20523立方米,布置复合湿地区、沉水植物区、深度净化带、湖滨绿带、生态湖心,配置挺水植物区约22700平方米和沉水植物区65300平方米,在此基础上引入和恢复水生动物,逐渐重构健康水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