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传统制作技艺历史悠久,经过两千多年发展已传遍世界,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狮山横塘街道横山社区“妙趣横生”实践营的青少年们和社区“五老”志愿者,怀揣着无尽的好奇和探索热情,共同走进老相食豆腐文化博物馆,开启了一段探寻豆腐文化奥秘的研学之旅。
踏入博物馆,浓厚的豆香扑面而来。整个展馆以“金遇粮缘豆志昂扬”为主题,围绕“寻源、游园、探缘、梦圆”四大篇章,由古及今,回溯大豆历史文脉,传承豆腐文化。“相传,豆腐是由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最初作为药用,后来因其口感细腻、营养丰富,逐渐成为民间餐桌上的常客 。”在专业讲解员的带领下,孩子们首先来到了“寻源”展区,通过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一段段生动的文字以及栩栩如生的场景复原,了解豆腐的起源与传承。通过详实史料以及生动的多媒体展示,孩子们全方位领略了豆腐从起源、发展直至走向世界的波澜历程,深刻感受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独特魅力。
博物馆内陈列着各式各样的豆类标本以及豆腐制作工具,从古朴的石磨到现代的机器,每一件都承载着豆腐的发展变迁。“没想到小小的豆子竟然蕴含着如此巨大的能量,黄豆真是太神奇了!”在参观过程中,孩子们不时发出这样的惊叹,被先辈们的精湛技艺所折服,展馆内一步一景,孩子们在“走街串巷”中探寻中国豆腐的地道风味,感悟豆腐传统制作技艺人的“匠梦初心”。此次特别增设了现代工业化生产线参观环节,通过古今对比向孩子们展现劳动技术的创新发展。“从汗流浃背到手不沾浆,这场跨越千年的劳动课,让创新种子扎根在了孩子们心里。”“五老”志愿者徐玉珍有感道。
参观结束后,孩子们亲身体验了磨豆、点卤和成型的过程:一勺豆子、九勺水,以逆时针的方向推动石磨,白色的豆浆就会慢慢从两块石头中间的缝隙里流出。活动现场,孩子们变身“小小豆腐匠”,在工作人员和“五老”志愿者的帮助下,孩子们两两分组体验了传统豆腐制作的完整工艺流程。孩子们分工协作,你来推石磨,我来加黄豆。一开始,磨盘转动颇为费力,但随着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推动石磨,白白的豆浆缓缓流出,大家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原来平时吃的豆腐要经过这么多道工序,劳动者真的太不容易了!”初一学生金于涵在石磨研磨环节体验后有感而发。“我们希望通过豆腐这种日常食品的制作过程,让青少年直观感受劳动创造价值的深刻道理,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品质。”社区相关负责人说道。活动现场还设置了“劳动金句”分享环节,孩子们用稚嫩的笔迹写下“劳动让生活更美好”“工匠精神值得学习”等感悟。
小小豆腐,妙趣横生。通过本次实践研学活动,孩子们收获颇丰,不仅深入了解了豆腐文化,更切身感受到传统匠心的魅力。接下来,横山社区将继续挖掘优质的教育资源,助力孩子们全面发展。(曹婕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