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联组织是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长期以来,彭山社区坚持党建带妇建,立足辖区优势资源,以居民多样化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妇女半边天作用,持续释放巾帼柔情,绽放女性风采,凝聚“她”力量,不断增进辖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维护“她”权益 ,织密“暖心网”
4月30日,志愿者在网格巡查时发现一对夫妻因家庭矛盾激烈争吵,女方欲带孩子离家。社区立即启动“妇联+普法”联动机制,组织巾帼调解队登门造访。调解员一边疏导双方情感积怨,一边引用《妇女权益保障法》为女方撑起“维权盾”,网格员也用“情感账簿”引导夫妻正视对方多年付出。四小时调解后,双方情绪稳定,达成和解。这场“上门解纷”不仅化解了家庭危机,更用既有法度又有温度的“柔性解法”,在万家灯火中进一步加筑了社区和谐防线。
彭山社区深化党建带妇建,打造“妇联+普法”工作模式,常态化开展网格巡查、入户走访,为妇女儿童和家庭解决各类难题。在日常治理中,社区通过专题讲座、文体活动等多种形式推动普法工作,使《妇女权益保障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深入人心。同时发挥党建优势,整合辖区内党建共建单位、律师、网格员、党员力量建立邻里矛盾、婚姻家庭纠纷排查化解专项小组,通过社区活动及时掌握网格内妇情动态,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快速化解矛盾,变接访为下访,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构建“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以妇女“微治理”促进社区“大和谐”。
凝聚“她”力量 ,架起“连心桥”
在彭山社区,有这样一抹温暖的“巾帼红”——她们以党建为纽带,通过“敲门工作法”将二十大精神转化为暖心实践:调解电梯噪音纠纷、普及反诈知识、走访困境儿童。
在楼梯转角促膝长谈的点滴中,在独居老人窗台拂去尘埃的指尖上,在游乐场童真笑靥绽放的晨光里,这支巾帼志愿服务队用柔肩担起万家忧乐,以“绣花功夫”织就社区幸福网,构筑起有温度的基层治理新篇。
为培育和挖掘巾帼力量,彭山社区通过“网格摸排+活动引才”双线发力。网格员开展“敲门行动”建立动态妇女档案,精准锁定52名退休教师、非遗传承人等专业人才;依托亲子阅读、协商议事会等活动,发掘出12名调解能手、手工达人等社区骨干。创新实施“四步培育法”:以茶艺沙龙聚人气、人才管理激活力、典型选树立标杆、暖心关怀固情感,将“散落星光”凝聚成组织化力量。组建巾帼志愿服务队时,构建“专业+兴趣”双轨模式,细分银龄调解团、家庭教育队等4支特色分队,队伍成立以来累计开展家风课堂21场次,帮扶困境儿童11人次,化解家庭矛盾32起,让“巾帼志愿红”成为社区治理幸福底色。
传递“她”温度,共筑幸福里
在巾帼志愿者的巧思浇灌下,彭山社区公益课堂焕发多元光彩:周五傍晚,退休英语教师钟素芳带着孩子们在《好饿的毛毛虫》故事里学单词,用角色扮演游戏练习对话;绿茵场上,足球教练仲洁指导小球员们运球绕标志桶、调整踢球角度,手把手纠正基础动作;社区西墙边,美术志愿者王小芳带领孩子美化垃圾房,助力垃圾屋“华丽转身”。从绘本跃动的字母,到球场跃动的身影,再到画笔点亮的环保课堂,巾帼力量正以智慧与温度,编织社区成长的七彩图景。
彭山社区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实施“三大工程”志愿服务项目:青少年成才项目、老年人关爱工程、老与小互助工程,常态化开展丰富多彩的居民活动,针对各年龄居民深化精细、精准惠民服务。今年以来,由巾帼志愿者组织开展文艺培训、趣味科普、体育运动等各类活动共计50场,服务辖区居民2000余人次。此外,社区妇联还通过系列服务,以“最美家庭”“健康家庭”评选为载体,选树彭克龙家庭、廖素敏家庭等家风典型,深入挖掘文明家风家训,传扬孝亲睦邻、绿色持家等美德,以“一个典型照亮一片楼栋”的辐射效应,推动文明新风浸润千家万户。
柔肩担重任,巾帼绽芳华。下一步,彭山社区将继续发挥“半边天”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用温柔的力量书写着基层社会治理的新篇章。(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