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些小玩意这么好玩,感觉自己又变年轻了。”在经过升级改造不久的通安镇华通五区日间照料中心,老人们在完成自己的毛球贴画作品之后都纷纷感慨道。升级完成后的日间照料中心可以提供集休闲、娱乐、学习于一体的综合养老服务,让老人们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高品质养老服务,让养老变享老。
通安镇聚焦居民群众所需所盼,为居民办实事、解难事,通过“小改造”“微更新”解决居民的“烦心事”,细微之处的变化提升了居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三角地块巧改造 闲置空间变车位
“虽然增加的车位不是很多,但是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们‘停车难’的问题,对我们老百姓来讲是件惠民好事!”对于这段时间小区里发生的新变化,家住华通六区的居民陈先生拍手叫好。
原来,在华通六区党群服务中心北侧有一块闲置的三角形小广场,原本用于停放微型消防车、垃圾清洁车等公共设施。为了有效缓解小区居民与日俱增的停车需求,社区经过实地调研与测算论证,对这块三角形小广场进行了科学规划改造,小广场摇身一变,成了8个标准停车位。
从“闲置空间”到“共享空间”,社区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了最大最有效的利用率。缺乏停车资源是老旧小区普遍存在的现象,而通安镇辖区内又拥有多个建立时间数十年的动迁安置小区。为此,通安镇各社区积极发掘空闲空间,对其改造利用,有效释放出了不少停车位,有效化解了“停车难”问题。
屋顶菜园解两难 共享绿意惠万家
为了推进幸福场景建设,通安镇各社区充分利用党群服务中心空间,在露台设置“空中花园”,一方面满足了动迁居民种植爱好,另一方面也解决了小区绿化带私垦乱种等问题。
原本空旷的平台,在居民的共同努力下,白菜、萝卜、菠菜等蔬菜茁壮成长,一片生机勃勃景象,绿意盎然,打造成了社区的共享绿色空间。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建设“空中花园”,社区还积极招募居民志愿者,成功组建了“空中花园护卫队”,在定期开展生态科普、环境保护活动的同时,维护好绿植生长。
此外,在小区内还随处可见居民们亲手利用废旧轮胎等打造的“微景观”,通过“见缝插绿”,为小区增添了不少错落有致的绿化景观。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也提升了居民生活的幸福感。
疏导点上谋平衡 烟火文明共升腾
流动摊贩的管理一直是城市管理的难题,占道经营、油烟扰民等市容问题影响着居民的日常生活。为此,通安镇疏堵结合,分别在金通路与达善路交叉口、华金路真山公园、中唐路真北路交叉口三处,利用闲置空间,设置了便民疏导点,引导流动摊贩规范经营。
便民疏导点主要以经营小吃经营为主,不仅满足了周边居民群众日常购买的需求,解决了周边摊贩摆摊混乱的问题,更提升了全镇“烟火气”。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将继续完善便民疏导点的管理机制,提升水平,严格管理疏导点,杜绝摊点外溢、垃圾乱扔等行为,也会制定相应的退出机制。
便民疏导点的设置,是解决城市管理乱象问题,又解决摊贩生计问题的“双赢”举措,也是通安镇创新城市管理方式、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的一个是缩影。
从“闲置角落”到“幸福空间”,通安镇正用绣花功夫编织民生幸福网。(通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