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六届“国际茶日”即将来临之际,受日本静冈县日中友好协会邀请,来自江苏、广东、浙江、湖北四省的茶文化研究专家前往日本主要产茶区考察。
在为期8天的考察行程中,中日双方专家围绕茶文化传播、技艺传承、技术研发、产业创新和市场拓展等领域,开展以“茶韵相通,合作共赢”为主题的深度交流,共同推动“茶和世界 共品共享”,共建文化互鉴与产业创新合作的国际交流平台。
本次考察是中国素女会组织,由江苏省技术能手、江苏省乡土人才梁芯悦担任团长。
茶是中国人献给世界最大的文明。历史记载,早在两千年前的秦汉时期,中国的茶叶种植与茗饮已经初具规模。从药用、食用逐渐演变为饮品,茶在成为全球重要农产品的进程中,也逐步影响着世界各国饮茶的习俗与文化。
尽管有传说徐福东渡时就把茶叶引进日本,但学界更倾向于是唐代时期的日本高僧最澄留学回国时带回了茶籽。
到了宋代,日本高僧荣西法师不仅把中国的抹茶法引入,还撰写了日本的第一本茶经《吃茶养生法》,奠定日本茶道的基础。荣西法师因此被视为日本茶祖。
从最初的贵族茶、寺院茶到后来的书院茶,从最初受中国文化的直接影响,到后来的自觉自立,日本逐步完成了茶文化本土化的过程,形成独立的茶道文化系统与审美。
活动首日,中方专家们走进富士之国茶之都博物馆。这座位于日本第一大茶园牧之原台地的博物馆,是日本少有的以茶为主题的展馆。
以中国云南倚邦千年野生大茶树为脉络,馆内系统展示了原产自中国西南的茶叶,如何经由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从中国传播至世界的历史轨迹。
在富士之国茶之都博物馆。中方专家们深入了解日本茶叶种植、加工工艺与中国传统技艺的历史渊源,以及日本茶器从模仿到创新的演变历程。
在后续行程中,交流活动围绕茶道、花道与产业探索展开多元实践。在静冈劳政会馆,中方专家在里千家茶道师指导下研习抹茶道,细致体会日本茶道将精神内涵融入仪式细节的独特美学;于国风华道会插花教室,通过花道创作,感悟自然与人文交融的自由表达理念;在临济寺新茶献茶仪式上,众人共同缅怀荣西禅师、圣一国师、大应国师等茶道先贤,深化对茶文化传承的理解。
“一茶”中国茶推荐品鉴会成为活动亮点。天目湖白茶的鲜爽、西湖龙井的甘醇、恩施玉露的清幽、大红袍的醇厚……来自中国各地的代表性茶品集中亮相。中国的两位茶文化研究专家梁芯悦和戴玉婵,分别以专业的冲泡技艺和详实的讲解,生动展现中国茶的历史渊源与制作工艺。中日双方围绕茶品特色、品鉴方法及文化内涵展开热烈讨论,赢得日方高度赞誉。
在产业交流环节,中方专家深入探索日本茶产业创新实践。在以“世界最浓抹茶冰激凌”闻名的店铺,直观感受到日本茶消费场景的多元化;走访百年茶铺时,其统一基础包装、可重复使用密封罐及可回收纸质包装等环保策略,为中国茶产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活动收官日,中方专家到访牧之原市政府。牧之原市政府企划政策部信息交流课大石佳伸表示:“牧之原市作为静冈最大的茶生产基地,期待与中国在茶文化传播、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等领域开展更深入合作。”
原牧之原市市长、现静冈县日中友好协会会长西原茂树回顾牧之原市与中国城市的友好交往历史,强调将持续推动两国茶文化的长效交流。
此次交流活动既是一场跨越国界的文化对话,也是一次产业合作的务实探索。双方在历史溯源、技艺交流、产业创新等多维度达成共识,为中日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动能,助力两国在茶领域实现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赢。(文/梁芯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