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草长莺飞、爱意浓浓的五月,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勤劳智慧的非遗技艺,增强亲子间的沟通与协作,母亲节当天,狮山横塘街道万枫社区带领“枫彩少年”多户亲子家庭走进桑蚕文化园,开展母亲节特别研学活动,借助文化园的丰富资源,为亲子家庭搭建起一座了解自然、传承文化的桥梁。
走进桑蚕文化园,一幅浓缩江南传统农耕文明的画卷徐徐展开。孩子们在讲解员的引导下,沿着蚕桑文化长廊依次参观,了解桑树的生长周期、蚕宝宝的养殖过程、丝绸的制作工序以及蚕丝在古代与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你知道吗?一只蚕从出生到吐丝结茧大约要吃掉200多片桑叶!”工作人员还带领大家实地观察蚕宝宝的生长状态,小小的蚕儿在桑叶上缓慢蠕动,专注进食。孩子们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观察生命的成长过程,个个觉得新奇不已。接下来,大家一同前往桑园体验采桑葚的乐趣。漫步在桑树之间,孩子们挎着小篮子,欢笑着穿梭其中,有的认真采摘,有的忍不住“尝鲜”,一场其乐融融的自然采摘,不仅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更在互动中增进了亲子感情。
剥棉兜,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是过去蚕丝被制作工艺中的重要一环,过程是将煮熟的蚕茧剥开、抽出蚕丝、整理成棉絮状的“兜”,这项技艺不仅考验手上的巧劲,更传递着老一辈人勤劳朴实、细腻专注的生活智慧。活动现场,专业的太湖雪非遗技艺师傅给大家进行演示教学,只见师傅将一锅煮好的蚕茧捞出,趁热熟练地撕开茧层,双手轻轻拉扯,使丝线自然松散,化成一朵朵洁白柔软的“丝花”。“看似简单,其实不容易。每一根蚕丝都极细,拉扯的力度要适中,方向要均匀,否则容易断或者打结。”讲解老师介绍道。在师傅指导下,孩子们用稚嫩的小手捧着热腾腾的蚕茧,小心翼翼地模仿师傅剥开,虽然有些生疏笨拙,但一条条柔丝也在他们手中慢慢舒展开来。家长在一旁帮助拉丝、整理,言语中满是鼓励与赞叹。整个体验区不时传来“哇,蚕丝好柔软啊!”“妈妈,我成功了!”的惊喜呼声。剥棉兜的过程不仅是一次动手实践,更是一场文化传承。一位家长感慨地说:“小时候好像见过外婆煮蚕茧、拉丝做被子,觉得是很遥远的事。没想到今天能和孩子一起亲手体验,感觉很温暖和踏实。”
此次“枫彩少年”母亲节特别活动,不仅是一堂生动的传统美育课,更是一场心与心的联结之旅,拉近了亲子关系,唤起孩子们对母爱的感恩与表达。以节日为契机、以文化为桥梁、以体验为路径,万枫社区不断探索“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育人方式,在润泽童心的同时,让孩子们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汲取精神养分,在一场场丰富多彩的研学中实现内心成长与价值共鸣,共绘幸福社区的温暖图景。(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