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枫桥街道龙池社区海棠驿站内热闹非凡,20余位居民围坐在工作台前,手持镊子,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掐丝珐琅画的制作中,一场关于非遗技艺的传承之旅在此拉开帷幕。
活动伊始,非遗老师向居民们详细介绍了非遗掐丝珐琅画。这一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元代,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是宫廷技艺的杰出代表。其“选料考究、工序繁复、纹样寓意丰富”的特性,不仅蕴含着极高的文化传承价值,更具备独特的美学教育意义。
随后,活动进入实践环节。居民们领取材料包后,纷纷化身“手艺人”。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大家或依据提供的图案模板或自主构思,依次完成描图、掐丝、填色、固色等步骤。现场气氛热烈而专注,镊子与铜丝的碰撞声、彩砂与画板的摩挲声交织成一曲美妙的匠心之韵。不少居民两两协作,或亲子配合,或邻里互助。在弯折不平的铜丝塑形过程中,大家深刻感受到耐心的力量;在缤纷彩砂的搭配中,尽情释放创意灵感。“原来掐丝要沿着线条慢慢弯折,力度和角度都很重要!”“蓝色和金色搭配真的很典雅,像传统宫廷器物的感觉!”居民们一边实践,一边互相交流技巧、分享心得,在方寸画板上勾勒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热爱。
经过一番精心制作,一幅幅精美的掐丝珐琅画作品呈现在大家眼前。居民们手持亲手制作的作品依次上台,用简洁而真挚的语言介绍创作思路。有的以莲花纹样表达对清廉家风的追求,有的用全家福图案记录家庭温暖,有的则通过传统吉祥纹传递对生活的美好期许。每一幅作品都承载着独特的情感与故事,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交融的生动缩影。
此次活动作为龙池社区“山水学堂”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让传统工艺真正“活”在了居民指尖。未来,社区将继续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举办更多形式多样的非遗体验活动,实现非遗从“知识传播”到“实践参与”的深度传承,营造“共学、共创、共享”的温馨社区氛围,进一步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与认同感。(顾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