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砖一瓦镌刻民生温度,一言一行凝聚共治力量。近期,枫桥街道充分利用协商议事平台,聚焦小区“微改造”,助力幸福指数“再提升”,从倾听诉求到精准施策,从多方共议到高效落地,一件件“小而美”的为民实事,在社区治理的画卷上勾勒出民情民意的细腻线条。
听需于民,绿意焕新
景山社区依景佳苑23幢旁,曾因快递驿站人流频繁,导致绿化带损坏严重。面对居民们“草坪破损影响美观”的呼声,社区迅速利用协商议事平台,召集政协委员、党员代表、物业及居民代表齐聚一堂。大家纷纷出谋划策,结合居民需求和专业意见,决定对已损坏绿化地块及周边实施微改造,补种修缮的同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明确维护责任,确保改造取得实效。
在会议结束后,仅用3天时间便完成了改造。“补种绿植+硬化边角”的微改造方案,让破损区域焕发新绿,推动“民声”与“民生”无缝对接。“没想到协商议事会效率这么高,真正把我们的‘烦心事’当成了‘心头事’!”居民连连赞叹。
汇智于民,空间蝶变
“杨木桥8幢旁边的空地是我们经常纳凉、聊天的地方,大家经常在这里畅所欲言,建议可以把这里改造美化一下”。在白马涧社区,一块闲置空地因居民李先生的提议,开启了从“荒芜角落”到“议事庭院”的华丽转身。社区依托“涧议倾听”系列活动,主动上门征集意见,将居民“打造户外议事空间”的愿景纳入改造清单。专业团队实地规划,居民全程参与沟通。最终,“阳光议事院”顺利完工,成为居民们协商议事、交流沟通的新平台,进一步推动社区自治与邻里和谐。
绿植掩映下,石凳台阶错落有致,这里既是休闲空间,更是民意的“集散地”。白马涧社区持续推进党建引领“海棠红·幸福里”建设,通过“微改造”激活闲置资源,让方寸之地承载邻里的笑语与温情。
解忧于民,出行便捷
近日,马浜花园居民陈老伯将一面写有“倾听民声解难题,心系群众办实事”的锦旗送到马浜社区工作人员手上。赞誉的背后,是公交线路优化后带来的暖心改变。作为老龄化社区,居民就医需辗转换乘的难题长期未解。社区以“有事好商量”机制破题,召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公交公司、网格员、居民代表等多方力量,通过现场勘察、居民座谈、线路公示等过程,最终实现3005路公交直达高新区人民医院。如今,老年居民在家门口即可乘车,就医之路从“费时辗转”变为“一线直达”。
公交线路的优化,不仅是交通的便利,更是民心的联通。马浜社区通过多元化服务和精细化治理,将“民忧清单”转化为“幸福答卷”,让协商成果真正驶入居民生活的“快车道”。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接下来,枫桥街道将继续深耕“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治理理念,通过协商议事、多方协作,不断优化和完善社区服务设施,让更多“金点子”落地为“好枫景”,在共治共享中续写温暖新篇。(潘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