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
42岁的刘女士在苏大附二院
完成人工耳蜗开机调试
成为国家集采政策落地后
苏州首位受益的成人患者
人工耳蜗集采前
这套设备的价格曾高达28万元
而集采后,刘女士此次植入总费用
下降到了4万多元
苏州首例!预计很快恢复正常
五年前
刘女士双耳听力逐渐衰退
两年前更是进一步加重
助听器已无法满足日常交流需要
她只能依靠观察口型和手势
猜测对方的意思
日常工作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期间
尽管医生多次建议植入人工耳蜗
但单套28万元的高昂费用
令人望而却步
好在今年3月
江苏省执行全国的人工耳蜗集采政策
设备价格大幅下降
苏大附二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罗颜介绍:“集采后单套费用降幅明显,苏州也将其纳入乙类医保,患者自付比例显著降低。”经过检查,在确认刘女士符合人工耳蜗手术适应症后,4月18日,罗颜医师团队成功完成了她的人工耳蜗植入术。
目前
刘女士已进入康复阶段
后续还需定期调试设备
许多人误以为植入人工耳蜗后听力能立刻恢复正常,如同戴上眼镜就能看得清楚。其实植入人工耳蜗,不过是个开始。术后开机、调试和系统的言语康复训练也尤为重要。
罗颜表示:“刘女士按目前情况来看属于能听清楚声音且对声音理解能力还不错的类型,因此估计很快就能恢复至正常。人工耳蜗的设备调试如同‘精细调音’,需要根据患者反应反复优化。家属支持和科学康复对患者来说缺一不可。”
在我国,听力言语障碍人群
在残疾人群中的比重约占三分之一
植入人工耳蜗
正是治疗重度、极重度耳聋
乃至全聋的有效手段
“过去,成人尤其是老年听障群体长期被经济坎和认知误区围困。”罗颜指出,2025年国家集采全面落地前,医保政策对儿童与成人存在显著差异,“0-6岁听障儿童康复由财政兜底,大部分可报销和享受补贴,而成人需完全自费,高昂的费用导致许多患者放弃治疗”。
据介绍
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
听力障碍发病率超25%
其中亟需植入人工耳蜗的
中老年患者大概达50万例
但以往因为高昂的费用导致需求承压
人工耳蜗集采实施以后
这种状况将大大改观
针对成人手术时机,罗颜强调“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的“三早”原则:“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若助听器无效,经听力学家评估符合人工耳蜗植入条件的,均可考虑植入。听觉剥夺超十年可能会影响人工耳蜗术后效果。”
对于老年患者,罗颜坦言需综合评估健康状况,但符合条件者仍可获益:“听力重建不仅恢复交流能力,更能降低认知、记忆障碍风险,早干预能有效提升生活质量。”
苏州首例
人工耳蜗成人患者的开机成功
也为苏州更多的听障群体
传递了希望之声
让我们一起期待
更多“沉默”的耳朵能够
重新听见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