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狮山横塘街道辖区的横山路某工地内部食堂正式投入使用。这个占地100平方米的工地食堂,通过轮流用餐,可满足该工地300位民工的就餐需求,是继珠江路、淮海南街工地之后的第三处“暖心食堂”。食堂的设立不仅让工人们的“胃”有了着落,更让城市治理的“根”扎得更深,为苏州高新区城市治理体系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基层样本。
在食堂启用前,工人们蹲坐在工地出入口附近,捧着塑料餐盒匆匆扒饭这样的场景是工地管理的常态。简陋的就餐环境,廉价的路边摊消费,毫无保障的食品安全都成为长期困扰工人的民生痛点,从而也衍生出工地周边流动摊贩聚集、环境卫生脏乱等城市治理难题。
为妥善解决工地员工就餐环境问题,实现城市治理与企业关爱双提升目的,狮山横塘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会同建设部门,在项目报备施工阶段,就呼吁企业腾出一块空间,提供一些服务,建设一些设施,用来改善员工就餐环境。从选址规划到功能布局,城市管理部门始终以民工需求为导向,建议企业食堂配备桌椅、风扇、消毒设备等设施,每日提供荤素搭配、营养均衡的餐食,价格低于周边市场水平。“既要确保食品安全,菜价格适中,菜肴品种多样,更要让务工人员吃好、吃饱,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工地管理就餐问题。”狮山横塘街道工作人员和企业负责人沟通说道。
“以前就是蹲在路边吃个盒饭或者跑远点吃饭,现在食堂就在工地里,饭菜实惠又卫生,省时间、又方便,真的挺好的。”正在就餐的工人孙师傅为食堂竖起了大拇指。
如今,随着一些工地食堂的建成,工人就餐环境得到有效提升,工地周边流动摊贩聚集的乱象也相应地有所改善。“暖心食堂”的规范化运营,切实解决了工地民工“就餐难、就餐贵”问题,通过源头把关,较好守住食品安全关,让务工群体在辛苦工作后能吃上热乎饭、放心饭,感受到城市的温度,也为城市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狮山横塘经验”。
下步,狮山横塘街道将继续聚焦城市治理难点痛点,通过更多务实举措补短板、惠民生,打造更多可推广的治理样板,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为新时代城市治理交出一份有温度、有力度的答卷。(葛元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