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枫桥街道寒山社区以党建为引领,将“党建红”与“护苗绿”深度融合,通过阵地升级、多元共治、创新实践、家校共育四维联动,精心打造“空间友好、服务友好、参与友好”的儿童友好型社区,勾勒出社区、学校、家庭协同育人的美好图景。
空间焕新,打造儿童友好微乐园
“滑梯改造成波浪道,太好玩啦!”悦景馨苑小区的“幸福里·童趣园”里,孩子们正在新铺的防摔地垫上欢笑奔跑。
寒山社区秉持“一米视角”的理念,对公共空间进行精心重构。依托“海棠红·幸福里”改造项目,马浜花园南区海棠驿站增设了一处温馨的“儿童之家”。这里配备了落地书柜、适龄化桌椅及安全监控系统,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和活动空间。值得关注的是,书柜内100余册图书全部来自社区儿童自愿捐赠,形成“阅读共享—知识传递”的良性循环,让孩子们在分享中收获了快乐与成长。即将改造完成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儿童活动区,将融合心灵驿站和亲子阅读角等功能,形成“室内+户外”全域友好的空间网络。
多元守护,编织平安成长防护网
“遇到危险要大声说‘我不认识你’!”枫桥中心小学普法课堂上,五年级学生小李的回答赢得掌声。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即将到来之际,寒山社区联合枫桥中心小学开展“法治护航成长”普法活动,以情景剧、动画视频普及法律知识让300余名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树牢法治观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寒山社区积极凝聚关工委“五老”志愿者、司法所、妇联等多方力量,织密“法治+心理”双防护网。“阳光心灵驿站”推出的“做情绪的小主人”心理课堂,由专业心理咨询师传授情绪管理技巧。针对青春期教育这一痛点,社区妇联创新举办“别和孩子较劲”专题讲座,邀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解读亲子沟通密码,建立家、校、社协同干预机制。至今共开展未成年人法治宣讲4场,心理健康服务覆盖300余个家庭,为未成年人撑起“保护伞”。
实践育人,激活成长内驱力
“我要把彩虹画在风筝上,这样天上也有彩虹桥啦!”“春日绘风筝,小手画梦想”活动中,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动手搭配颜料、调色、填色,一笔一画绘制出五彩斑斓的风筝,描绘出属于自己的春天色彩,用灵巧的双手将春天画上风筝,把梦想放上云端。
近年来,寒山社区携手辖区幼儿园、小学及共建单位,打造丰富多彩的“幸福课堂”,构建“非遗传承+职业启蒙+节日实践”的立体化育人场景。在非遗手作工坊,孩子们跟着传承人学习绘纸鸢、编花包、捏面人等,用双手触摸传统文化的温度;在研学体验中,他们走进中医馆当“小小药剂师”,到消防站化身“安全小卫士”,在职业启蒙中认知社会分工;传统节日里,春节的“写福送暖”行动让墨香飘进独居老人家庭,春分的“蛋绘童心”用色彩装点劳动课堂,端午的“龙舟DIY”让传统文化在孩子们手中“活”起来。
此外,“职业体验营”“社区小小志愿者”“小小议事员”等特色项目,让儿童从“被服务者”转变为“参与者”,在实践中培育社会责任感。
家校协同,谱写共育新篇章
“妈妈,这本书会带着我的爱心去旅行!”5岁的糖糖将绘着爱心的便签带来社区图书漂流站。近日,寒山社区联合鑫苑幼儿园,结合世界读书日启动“图书漂流计划”,鼓励居民和学生家庭将闲置书籍流转共享,充实幼儿园的阅读资源。与此同时,在月泊湾中逸广场,一场童趣盎然的绘本表演与爱心涌动的公益捐书活动“双重奏”奏响了全民阅读的优美和声,既传承文化精髓,又勾勒出校社共育的和谐图景。
在此基础上,社区与枫桥中心小学深化“七彩课堂”校社合作。一方面,双方联合开发童诗创作、绘本阅读、科学探索等特色课程,让学校教育在社区场景中延伸;另一方面,社区搭建常态化家校沟通平台,通过家长学校、亲子工作坊等形式,推动家庭教育理念更新。
从空间改造到服务升级,从法治护航到心理关爱,寒山社区正以“儿童友好”为笔,书写基层治理的温暖答卷。在这里,每个孩子都能在“有温度、有质感、有活力”的社区生态中向阳生长。(全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