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苏州高新区枫桥天之运幼儿园特邀江苏省特级教师孟瑾老师来园指导。本次活动继续聚焦主题“发现和支持幼儿有意义的学习”,通过沉浸式区域观摩与诊断、案例交流研讨等,帮助教师探寻问题、梳理经验、支持幼儿有意义的学习。
教育即生长,润泽于无行。追随孩子的脚步,孟老师带领教师们深入班级现场展开“沉浸式诊断”,聚焦区域环境创设的层次性、材料投放的开放性、师幼互动的有效性进行细致观察与指导。
针对现场观察情况及教师问题,孟老师进行了回应,她强调区域材料投放应精准把握各年龄段核心经验发展需求,遵循“整合、渗透、灵活”原则。小班幼儿要注重基础感知与创造性启蒙,投放材料应体现“低结构、多感官”特性,减少步骤化操作指引;中班阶段需兼顾操作性与挑战性,支持幼儿从随意摆弄向有意识的探索进阶。大班可聚焦复杂问题解决与高阶思维培养,注重材料系统的逻辑关联性,探索材料的创意玩法。
张亚楠老师以主题活动《亲亲热热一家人》图书集群建立与使用为例,进行《AI赋能幼儿园图画书资源利用的实验研究》的案例分享,探索AI赋能图画书资源的研究。鼓励教师通过“多元交互使用AI工具”、“智慧提问AI”等方式,提升图书集群建立的有效性、科学性和逻辑性。同时,借助AI运用对话式语言支架、可视化思维呈现、动态式互动交流,进一步通过多样互动,增进亲子关系与情感联结。
潘雪娜老师以《哪吒闹海》为载体,分享传统文化游戏案例《哪吒闹海》通过“深度对话”与“故事演绎”双路径推进传统文化教育。基于幼儿对角色、情节的兴趣,以开放式提问引发辩证讨论,结合生活经验与概念连续线,深化对角色复杂性的理解。通过动态的记录反馈支持幼儿自主探究,引导协作解决问题,最终形成从个体创意到集体协作的深度学习闭环,助力幼儿批判思维、艺术表达与社会性的发展。
孟瑾老师对两项创新实践案例给予高度评价,同时也提出了专业建议。针对AI技术融入学前教育,孟老师强调AI技术应用须立足儿童发展本位,构建智能工具、教师智慧双支架,将技术分析数据转化为家园共育资源,拉进家园距离。在工具理性与教育情怀的平衡中探寻儿童发展最优路径,让技术创新真正扎根于幼儿生命成长的沃土。孟老师在“哪吒闹海”游戏案例中指出把握幼儿的兴趣,教师需以幼儿自发生成的认知冲突为支点,通过“提问链”引导幼儿延伸辩证思考,在神话解构与现实迁移中发展思辨能力。
笃行以致远,惟实且励新。每一次交流都是成长,更是经验和智慧的碰撞。枫桥天之运幼儿园全体教师将在专业发展之路上不断前行,秉承教育初心,以开放学习的心态,发现和支持幼儿有意义的学习。(陆紫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