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青少年深入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内涵,感受传统非遗魅力。5月9日,姑苏区平江街道东园社区开展了一场“二十四节气·四季非遗”——手工灯笼制作活动。此次活动吸引了众多青少年积极参与,现场气氛热烈,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青少年们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手中高举着色彩斑斓的手工灯笼,成为了这场文化盛宴中最动人的风景。
活动伊始,朱彩红老师为青少年们详细讲解了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发展及相关的传统习俗。每一个节气都蕴含着独特的气候特征、物候现象和民俗传统。朱老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形象的比喻,让青少年们对二十四节气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讲解过程中,青少年们认真聆听,不时提出问题,与朱老师进行互动,展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此次手工活动,将二十四节气与非遗手工灯笼制作巧妙融合。
手工制作环节更是将活动氛围推向高潮。姑苏区人社局志愿者、巾帼志愿者、团员青年志愿者早早来到现场发放材料。青少年们围坐在一起,桌上摆放着彩纸、剪刀、胶水等材料。他们相互交流讨论,将从节气故事中汲取的灵感融入手中的灯笼制作。以立春为例,有的孩子用嫩绿的彩纸剪出细长的柳枝,粘贴在灯笼表面,仿佛能让人看到春风中摇曳的新绿;有的孩子用黄色纸张剪出小巧的迎春花,点缀在灯笼四周,寓意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雨水节气主题的灯笼上,青少年们用蓝色彩纸剪出细密的线条,模拟雨滴落下的样子;惊蛰主题的灯笼则少不了用彩笔画出的憨态可掬的小昆虫,仿佛下一秒就会从灯笼上 “苏醒” 过来。
在制作过程中,青少年们也遇到了不少挑战。彩纸裁剪不整齐、粘贴不牢固等问题时有发生,但他们没有气馁,而是相互帮助、共同克服。经过一番努力,一个个独具匠心的节气主题手工灯笼诞生了。图中青少年们手中的灯笼,便是他们辛勤与智慧的结晶。这些灯笼色彩绚丽,每一个都承载着青少年们对二十四节气的独特理解,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我做的是芒种灯笼,因为我知道这是农民伯伯忙着收割和播种的时节。” 一个穿着红色衣服的孩子自豪地说道。“我喜欢白露,我做的灯笼上有好多露珠呢!” 另一个孩子也不甘示弱地展示着自己的作品。青少年们纯真的话语,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在新一代心中绽放的光芒。
“二十四节气•四季非遗” 手工灯笼制作活动,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手工制作体验,更是一次深入灵魂的文化传承之旅。它让古老的二十四节气文化和非遗技艺在青少年们的手中重焕生机,让传统文化的种子在青少年们心中深深扎根,在未来的岁月里,必将开出绚烂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通讯员 周超颖13812774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