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今年以来,昆山“小微贷”撬动放贷48.19亿元,惠企1317户)
“通过‘小微贷’的‘政银担’模式,仅用两天时间,昆山农行就审核通过了我的500万元贷款申请,解了我的燃眉之急。”日前,在切实体验到“小微贷”的速度后,昆山某金属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感慨道。这家为比亚迪、宁德时代等知名企业提供精密金属结构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扩大生产的关键期遭遇资金瓶颈,正是昆山创新的“政银担”融资模式解决了企业的难题。
小微企业作为城市经济的“毛细血管”,长期面临规模小、缺信用记录、缺抵押物等融资壁垒。市财政局、市府办(金融)牵头搭建政策框架,联合昆山创控集团旗下的创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及金融机构打出“组合拳”。今年5月,“小微贷”再升级,创新推出“政银担”模式,即在原有直贷基础上引入创业担保等机构“共担风险”,要求担保公司“见贷即保”,且免收企业担保费,改由政府给予政策补助。银行则依据服务企业需求灵活设计贷款结构,提升审批效率。新模式一举破解小微企业“贷不到”、担保“不能担”、银行“不敢贷”的多重困局。

今年以来,“小微贷”已撬动金融机构放贷48.19亿元,惠及1317户企业,显著降低融资成本达1.83亿元。目前,5家银行正与创业担保等机构推进“担保类”合作协议签署,加速政策红利转化为助推企业发展的新动能:某金属科技有限公司利用贷款迅速投入设备升级与技术迭代,在新能源供应链的激烈角逐中赢得了宝贵窗口期。
“小微贷”不仅提升了企业融资效率与获得感,更激活了金融机构内生动力。新模式通过风险共担大幅提振银行放贷意愿,同时倒逼银行加强风控能力建设。那些曾因“看不见”而被拒之门外的企业信用,正通过制度创新转化为“看得见”的新质生产力。昆山“政银担”模式以其高效协同性,为金融“活水”精准灌溉小微“土壤”提供了可复制的区域样本,也为构建更富韧性、更可持续的地方经济生态筑牢根基。
当更多“看不见的信用”被创新机制点亮,小微企业的“向阳而生”便不再只是愿景——它正以真金白银的支持和实实在在的发展速度,在昆山乃至更广阔的区域经济版图上蓬勃生长。
责任编审 | 李传玉 冯涛
融媒体记者 | 吴磊
供图 | 吴磊
责任编辑 | 王一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