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昆山生态环境局:唱响“党建红”“生态绿”合奏曲)
近年来,苏州市昆山生态环境局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探索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形成了党建与业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为美丽昆山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

铸品牌强队伍
锻造生态环保铁军
昆山生态环境局以“倾心环保”服务品牌为核心,精心打造“贴心”同行、“决心”先锋、“初心”铁军、“匠心”哨兵“四心”党支部品牌,形成独具特色的“1+4”党建品牌矩阵。
通过细化支部品牌,紧扣各党支部业务特点精准定位服务方向,成立服务先锋、攻坚勇士、环保卫士、生态哨兵四大行动支部,持续深化党建与业务双向融合机制。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优秀党员典型示范作用,还组织各科室、部门设立党员先锋岗,并开展先锋党员评选活动,形成了以榜样促学习、以典型促共进的良好风气。
以“攻坚勇士”行动支部为例,全体党员带头冲锋,科学划分项目小组,在多领域开展治污攻坚。他们积极指导昆山开发区、张浦镇、千灯镇开展VOCs管家驻点服务,助力巴城镇开展污染源图谱解析,为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有力技术支撑,显著提升攻坚成效,激发党员干部使命感与责任感。
青年干部是改革发展的生力军。昆山生态环境局依托支部组织开展“生态璞玉”青年干部成长课堂,通过“青年有话说”微辩论、“青锋微调研”等特色活动,着力提升青年干部“张口能讲、提笔能写、问策能对、做事能成”的综合能力。
转作风优服务
答好惠企利民答卷
昆山生态环境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惠企为民作为党建与业务融合的重要抓手,推出一系列创新服务举措。
结合“换位跑一次”行动,党员干部通过角色转换,深入了解企业和群众需求,着力解决痛点、堵点问题。如局主要领导在行动中发现环评审批流程存在优化空间,迅速调整,大幅提升审批效率,为企业节省时间和成本;机关一支部健全重大项目服务机制,强化总量保障,建立污染物排放总量储备库,为116个省、市、县级重大产业项目提供支持,并指导昆山开发区、昆山高新区开展环评赋权工作,推动“区内事区内办区内结”,去年开发区、高新区共完成202个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其中10个采用承诺制。
在解决群众身边生态环境问题方面,昆山生态环境局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发挥党组织协调作用,建立“驻点+夜查”“一地投诉、三地联动”协同处置机制,重点治理跨区镇环境问题。同时,开展“环保大讲堂”活动,向各区镇辖区内企业以及执法人员授课,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内容、相关环保政策、企业会遇到的问题、具体做法等进行系统讲解、全面分析,已举办32场次,惠及3000余家企业。该活动还入选苏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百项重点项目。
聚合力护生态
绘就绿水青山画卷
昆山生态环境局依托《昆青两地水环境联保共治合作协议》,健全昆青淀山湖水环境联保共治机制;定期召开“无废城市”建设工作例会,指导昆山精细材料产业园高标准建设“无废园区”,实现危废智慧化监管处置闭环管理。
昆山生态环境局充分发挥党员骨干专业优势,积极构建“党建+生态”载体,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在党建引领下,众多生态保护项目落地见效:指导淀山湖镇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王某某非法倾倒建筑渣土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案”获省厅表扬;建立“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搭建生态红线和生态空间管控区域“一张图”平台;扩大生态环保协同圈,签订“嘉昆太地区生态环境监测联动”党建共建协议书,提升生态保护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未来,昆山生态环境局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以队伍建设为根基,以惠企为民为宗旨,以生态保护为核心,创新举措、真抓实干,为“美丽昆山”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责任编审 | 孙亚美 陆乐
融媒体记者 | 丁燕
责任编辑 | 王一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