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是幸福生活的港湾,但在小区生活,我们都免不了会碰到各种困难和麻烦。有些问题自己想想办法就能解决,但有些问题的推进和解决,就需要更加有效的机制和可靠的力量。
梁溪正在全面推进“把支部建进小区”,聚力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着力打通社区治理的最后一米。促进党的“神经末梢”和城市治理的“基础单元”深度融合,让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家门口起航。
昨天上午10点
中共梁溪区委组织部
携手无锡广播
推出大型融媒体直播节目
梁溪“最后一米”的幸福
关注梁溪以党建引领
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
直播现场留影
老新村加装电梯
如何带来稳稳的幸福?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
是城市更新中的“关键小事”
更是关乎万千居民
生活品质的“民生大事”
金海里小区是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老新村,居民楼都有六到七层,老年居民占比35%,是典型的老龄化小区,加装电梯成为他们迫切的需求。
黄明
金海里社区党委书记
在走访居民收集需求的过程中,“上楼难”是老年居民提出的“高频词”。特别是腿脚不便的高龄老人,一层层楼梯将他们“困”在了家里。“民呼我应”,我们立即决定,将“加装电梯”列入“微幸福”项目积极推进。
但是
加装电梯不仅是一个“技术项目”
也是一项倾听居民心声
获取民意最大公约数的
“民心工程”
一层四户共28户的楼栋电梯
从方案选择、资金筹集到确认签字
可谓是“一波三折”
史阿姨
金海里首部加装电梯的
楼道发起人
我们楼栋户数多,同意加装后大家分摊的金额少,但前期协调工作量非常大。多亏街道、社区和一群热心党员的帮助,当崭新的电梯矗立在家门口时,幸福感油然而生。
多少住户愿意出资?
费用怎么分摊?
每个住户都有什么意见?
所有进程都围绕解决
与居民切身利益相关的
热点、难点、痛点问题有序开展
前期沟通阶段,由楼栋牵头人协调沟通每栋参与出资户数;
针对人户分离或者需要协调的住户,协助楼栋牵头人联系并做好保障工作,并要求电梯公司进场时交付押金,一旦发生碰擦车辆等纠纷时,能先行垫付减少摩擦;
街道及时提供政策支持:在今年春节之前完成报备手续同时初审通过的,加装电梯完成后,在市区原有补贴基础上,街道额外给予每台电梯10万元补贴,以调动居民加装积极性。
王敏
金海里新村小区党支部书记
面对需求差异大、协商难度高的现实,我们支部总结出了“三个一”工作法,确立“一楼一策”的精细化推进思路。
“一”张问卷知全况。首先是向小区居民全覆盖问卷调查,共收回问卷1321份,问卷包含居民对加装电梯的态度和需求、顾虑及建议等内容,通过分析整理,小区党支部全面了解了小区居民对加装电梯的诉求。
“一”杯清茶化心忧。在全面掌握居民诉求的基础上,由党支部牵头搭建“清茶议事会”协商平台,一杯清茶解百忧,邀请居民坐下来定定心心谈。同住一栋楼的上下邻居们把对加装电梯相关政策的困惑以及对加装过程中及过程后的疑虑现场提出,小区支部的委员和骨干党员们对应一一作答,在源头化解加装电梯推进中居民间的潜在矛盾。
“一”套机制保质效。为保证工程的顺利推进,针对每栋楼的实际情况、居民的具体需求,每栋楼都定制个性化装梯方案。整个过程坚持公开透明原则,建立“方案公示-意见征集-专家论证-集体表决”的标准化流程,既保障居民知情权,又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在党员骨干的带动下,更多人投身到电梯加装工作中,形成“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良好局面。
目前,200多场“清茶议事会”开下来颇具成效,小区内已交付使用电梯14部,3部待检,2部正在安装,4部正在审批,2部将协商完成。
电梯加装让老年人重获“下楼自由”,健康与幸福感双向提升,宜居指数与归属感同步攀升,越来越多的居民享受到了“一键直达”的幸福生活。
近年来
梁溪已形成
“充分协商、自愿申请、
政府支持、确保安全”的
独特加装电梯模式
推动加装电梯全面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