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严修桢:在甪直开展地下斗争)
严修桢(1922-1997),甪直镇人。解放前,甪直属于昆山管辖。1939年他在常熟参加革命,后长期在家乡甪直开展革命工作,解放后曾任中共甪直镇党支部书记,并在救助难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0年夏,根据党组织的安排,严修桢从常熟抗日游击根据地返回家乡甪直开展地下工作。他在甪直东市上塘租房,开办暑期小学生补习学校,又成立“青年图书馆”,广交青年朋友。这时,甪直在外读书的一些大学生相继回到家乡。“青年图书馆”吸引了众多学生和社会青年,最多时达400多人。当时,馆内有《大公报》《时代周刊》《世界知识》等进步报刊。为了充分利用好这块宣传教育阵地,严修桢还在图书馆成立了“读书会”“读报组”,经常给青年讲课、分析时局,在青年中传播革命思想,使“青年图书馆”成为培养青年积极分子的重要场所。抗战胜利后,甪直地方士绅沈柏寒办了个“自励健身院”,让青年锻炼身体,造福的地方。严修桢借参加锻炼的机会,主动与沈柏寒接近。并利用这一活动阵地,因势利导,宣传革命形势。学员周坚、张志明在严修桢的帮助下思想不断进步,后被发展为中共地下党员;沈元兴、王诚松也被吸收参加了党的外围组织“民主青年联盟”。严修桢则于1947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9年5月初,人民解放军进抵甪直附近,国民党昆山县县长沈霞飞逃离昆山,此时已任中共甪直镇党支部书记的严修桢抓住有利时机,布置自卫队封闭国民党甪直区公所、警察分局、田粮处,收缴长短枪10余支。至此,宣告甪直解放。甪直解放后,很多在上海做事的常州、无锡、苏州籍人士纷纷途经甪直返回家乡,也有很多难民逃来甪直,那时每天滞留甪直镇上的难民多达千人左右。鉴于这个情况,严修桢及时召开党支部紧急会议,动员乡镇群众,救助难民安全返家。街上每隔三五家设茶摊粥摊,难民随到随吃,分文不取,并为难民设置安置站以便休息居住。在安置站,甪直镇教师、青年学生对难民进行安慰照顾、宣传教育。严修桢还安排医生对难民进行诊疗给药,布置工商自卫队日夜巡逻确保难民安全,同时动员镇周边5公里范围内的农民,每天义务出人出船运送难民,一星期左右运送难民达两万余人。甪直人民种种义举,令难民十分感动,临别时许多难民在船头跪拜磕头,声泪俱下表达谢意。
来源 | 昆山档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