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人大代表风采】张亮:以法为笔,书写代表答卷)
代表名片
张亮,昆山市人大代表,现任昆山市乐融融法律服务中心主任。从在立法机构提出庄重建言到考察老旧小区改造的轰鸣工地,从在法庭内接受严谨的监督目光到得到受助者含泪的感激,张亮以法律人的理性与人大代表的赤诚,在昆山大地刻下自己的履职印记。

“草案第七百六十条对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的规定,需明确对擅自占用或改变永久基本农田用途行为的具体监管和举报奖励机制……”5月29日,在市人大常委会召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意见征询座谈会上,张亮结合草案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从七个关键维度分享修订建议。回顾四年履职路,张亮对参与国家立法工作充满敬畏。在法院庭审监督现场,他提出“程序简化与释法说理需平衡”的建议,推动法官加强当庭释法;他呼吁建立的“执行联动信息库”,成为挤压“老赖”生存空间的利器。零距离接触司法实践,让他笃信:“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并重,才能筑牢法治根基。”

人大代表不只是荣誉,更是责任。张亮积极参加“社情民意联系日”,敏锐捕捉民生痛点,多次在现场及各次会议中提出拆除冗余道路隔离栏、加快老旧管网改造等建议,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代表力量。张亮在今年市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建议《关于昆山老城区老旧小区旧房置换政府新建商品房的建议》,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后续全市共有14个楼盘(小区)加入“以旧换新”活动,让昆山房产消费又添“新活力”。
在本职工作中,张亮将法律服务中心主任与人大代表的双重角色熔铸为独特优势。他深耕公益法律服务,创新整合律师与企业资源,年均开展50余场普法活动,惠及超5000人次。他打造的“家事公众评判庭”“反家暴工作室”等特色项目,成为化解基层矛盾的柔性枢纽。400人志愿者团队在他带领下,织就了一张覆盖妇女、残障人士等群体的法律保障网。他主导的“我是你的眼”助残活动、图书馆法律分馆建设,让法治清泉浸润城市末梢。他依托乐融融法律服务中心设立人民调解员协会平台,年均调解案件100余起,成功率超85%,将矛盾消弭于萌芽;他共同参与推广的“物业融合法庭”模式,作为化解基层纠纷的创新样本被纳入市级治理试点。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担当,更在危急时刻熠熠生辉。2025年春节前夕社区普法时,家暴受害者小敏(化名)绝望的倾诉刺痛了张亮的心。“反家暴工作室”迅速联动妇联组织,72小时内完成人身保护令申请、离婚法律援助,并协调公益岗位助其后续生活。半年后回访,小敏已成干练的服装店长:“从前觉得命该如此,是你们让我知道——拳头不是女人的枷锁,法律才是盔甲。”
责任编审 | 孙亚美 陆乐
融媒体记者 | 吴 磊
供图 | 吴 磊
责任编辑 | 王一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