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陈燕)为深化社区教育与文化传承的融合,激发幼儿对本土文化的热爱,近日,苏州市姑苏区大儒巷社区党委联动平江中心幼儿园,共同推出“童心协力,社彩纷呈”系列主题活动。通过听故事、制卡片、绘地图等多样趣味形式,带领孩子们深入探索幼儿园周边古建老宅的历史脉络,为组建“儒韵童心”少儿志愿讲解队奠定基础。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为社区教育注入活力,更成为姑苏区“文化润幼”的生动实践。
活动伊始,社区工作者和辖区老居民化身“故事老师”,用童趣语言向孩子们讲述悬桥巷古街巷的名人轶事。四百余米的悬桥巷曾走出清代状元洪钧、中医妇科圣手钱伯煊、著名西医方嘉谟,从唐代的迎春巷到明代的悬桥巷,从洪钧的状元府第到顾颉刚的史学摇篮,从叶圣陶的教育理念到黄丕烈的藏书痴迷,每一块青石板都镌刻着故事,每一处老宅院都沉淀着历史。孩子们瞪大眼睛,时而惊呼“原来我们每天走的路这么厉害!”
随后,在老师指导下,孩子们用贴图和绘画的形式将人物故事制作成口袋故事集。孩子们将一位位悬桥巷的历史人物简介贴在本子上,也将故事记在了心中,并画下各种图案为故事本增光添彩。6岁的伊一画下了一朵朵美丽的花朵,就像这些历史文化在她心中也种下了稚嫩的种子。“我要把今天听到的故事带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小智也满怀骄傲地说道。社区党委书记王瑛表示:“通过‘听+绘’的方式,抽象的历史变得可触可感,文化自信从小扎根。”
如何让幼儿理解“社区”的空间概念?此次活动还别出心裁地设计了“童绘古巷地图”环节。孩子们在社区工作人员和老师讲解带领下,了解幼儿园周边的控保建筑、古街古巷古河,随后用蜡笔、彩笔、水彩等在手绘地图上落下自己的每一笔。悬桥巷的古河古桥古建筑在孩子们的笔下多彩生动起来。
“地图不是冷冰冰的线条,而是孩子们眼中的生活。”平江中心幼儿园园长周丽娟介绍,该园地处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核心区,周边有12处文保单位,“让幼儿从小熟悉社区文化肌理,既能培养归属感,也为后续志愿讲解积累素材”。
据悉,本次活动是“儒韵童心”少儿志愿讲解员培训计划的序章。大儒巷社区计划通过系统培训,选拔8名幼儿组成首批讲解队,在节假日和各项文化活动为游客介绍古巷文化。培训将采用“绘本+实景”模式,涵盖语言表达、礼仪训练、文史知识等内容。
“少儿讲解员的视角往往能打动人心。”。社区党委书记王瑛举例,此前有孩子将古宅门环形容为“狮子的巧克力圈”,这种充满想象力的表达深受游客喜爱。社区还计划开发“亲子讲解”路线,让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