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苏州在生态环境治理上下足功夫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一笔一画绘就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江南画卷
眼下,相城区渭塘镇的渭泾塘沿线河畔绿意盎然,漫步在河道两岸,水草丰茂、碧波荡漾,每天来这里晨练的居民络绎不绝。然而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污浊的河水一度影响着沿岸居民的生活。
“以前的水都浑浊的,有点发红的,现在没有了,清清爽爽。”相城区渭塘镇居民许玲媛说,现在住在小区里的、住在老街上的都要到这里来散散步,看到这个环境,心情一定比以前舒畅。
曾经的荒地
如今摇身变成百姓口中
津津乐道的口袋公园
转机来自于环境的生态修复
2023年,渭塘镇启动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在不破坏原有水系的基础上,对水体实施清淤疏浚、生态护岸改造,并引入智慧监测系统实时管控水质。如今,全镇国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水体透明度达到50cm以上。
江环(苏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经理张净介绍
项目没整治前,周边杂乱无章,河道水体呈一些棕黑色,感官比较差,经过治理之后,现在这条河道水质已经达到了准Ⅰ类,水草丰茂,碧波荡漾,透明度已经达到了近两米,局部区域就是达到清澈见底,像这样的河道,我们已经完成了22条的水环境治理。
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苏州的生物多样性也在不断提升
根据江苏太湖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监测,苏州全市野生鸟类数据已达418种,较10年前增长超100种。目前,苏州已成功建立14个省级及以上的湿地公园,包括6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和8个省级湿地公园。全市共记录各类物种4353种,处于全省上游水平。去年,吴江在同里国家湿地公园成功建成全区首个生物多样性观测点,配备6套先进视频观测和声纹采集设备,实现了对鸟类的高精度观测与智能识别。
吴江生态环境局综合业务科科长罗辑表示
工作人员可以随时查看观测点信息以及设备的运行情况,还能实时展示生物多样性观测数据和成果,多方位提升生物多样性智慧监管能力,为全区自然生态保护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
此外
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也在持续提升
去年苏州各地PM2.5年均浓度均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今年苏州重点围绕“车、油、路、企”全链条,加大对移动源污染防治,依托国内首个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机动车排放检验监管预警系统,实现“线索发现、调查取证、现场执法、立案处罚”的执法全流程贯穿,有效提升违法行为的查办效率。
苏州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机动车排污执法科科长高艳婷介绍
苏州机动车保有量大概是550万辆,每年上线检测的机动车大概在200万辆,但是专职人员比较少,做这个目的是让对这一块检查不是特别懂的执法人员,通过这个系统立刻能够变成执法能手。
苏州“天堂”之美,在于太湖之美。今年以来,苏州市生态环境局加强“重点河湖云管家”建设,新开发接入了太湖蓝藻水华预测大模型、卫星遥感影像等功能,初步实现了水质趋势分析、藻情预测等功能。
苏州市生态环境局生态环境监测处处长丁中海表示
这个网络体系能够实时地监测和感知水质,包括湖体里面的藻情等情况,预判水质和藻情的发展趋势,通过数字赋能,进一步提升重点河湖生态环境智慧监测、智慧监管的精度、深度和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