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苏州市生态环境局召开新闻发布会
会上
苏州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张鹤
通报了《2024年度苏州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相关情况
2024年,全市生态环境系统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全面推进美丽苏州建设,科学应对复杂严峻形势,全面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在全市GDP实现2.67万亿元同时,市区PM2.5年均浓度29微克/立方米,连续4年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4.2%;全市国考、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分别达到93.3%和97.5%,昆承湖、澄湖省考断面实现Ⅲ类突破;省考以上优Ⅱ比例达到68.8%,各项指标均位居全省前列;太湖水质达到国家良好湖泊要求,连续17年高水平实现安全度夏;全市生态环境质量达到“三类”标准;土壤、噪声、辐射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环境空气方面
2024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稳中向好,苏州市区PM2.5年均浓度全省第4位,苏州市各地PM2.5年均浓度均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全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为85.8%,市区环境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2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3%。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年均浓度分别为47微克/立方米、8微克/立方米、26微克/立方米、1.0毫克/立方米、161微克/立方米。全市酸雨平均发生率为8.3%,较2023年同比略有上升。
地表水环境方面
2024年,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
全市共13个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全部达到考核目标要求。国考30个断面中,年均水质达到或好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的断面比例为93.3%,同比持平;年均水质达到Ⅱ类标准的断面比例为63.3%,同比上升10.0个百分点,Ⅱ类水体比例全省第一。省考80个地表水断面(含国考断面)中,年均水质达到或好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的断面比例为97.5%,同比上升2.5个百分点;年均水质达到Ⅱ类标准的断面比例为68.8%,同比上升2.5个百分点,Ⅱ类水体比例全省第二。长江(苏州段)总体水质稳定在优级水平。长江干流(苏州段)各断面水质达到Ⅱ类,主要通江河道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太湖湖体(苏州辖区)总体水质处于Ⅲ类,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50.4,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国考断面阳澄湖湖心水质保持Ⅲ类,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京杭大运河(苏州段)水质稳定在优级水平。
土壤环境方面
2024年,我市对“十四五”国家土壤监测网中46个一般风险监控点开展监测。开展监测的所有点位土壤中污染物含量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土壤污染风险管制值,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生态环境状况方面
依据《区域生态质量评价办法(试行)》规定的生态质量指数(EQI)综合评价,2024年,苏州市生态质量达到“三类”标准。
农村环境方面
2024年,全市开展空气质量监测的11个村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84.7%。全市20个农村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均达到或好于Ⅲ类。
声环境方面
2024年,全市声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全市功能区声环境昼间质量较2023年有所下降、夜间质量较2023年有所提升,昼间区域声环境质量和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均有所改善。
固体废弃物方面
截至2024年底,全市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365万吨/年。全市共有2.61万家危险废物产生和经营单位纳入江苏省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管理。
辐射环境方面
2024年,全市各类电离辐射监测因子基本处于江苏省天然本底水平范围或标准限值以下,其中重点饮用水水源地、太湖流域水质辐射水平等检测项目监测结果均符合相应的标准限值要求。
新华网、央广网、中新网、中国网、新华日报、江苏广电、扬子晚报、苏州日报、苏州新闻、苏州新闻广播等十余家媒体参加了发布会,并就热点、重点问题进行提问,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一一作出回应。
新华日报记者
太湖治理一直是苏州生态环境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目前太湖苏州片区的水质改善进展如何?未来还将采取哪些创新治理措施?
市生态环境局太湖水污染防治处副处长 侯进国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苏州一直以来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把太湖治理作为国之大者摆在突出位置,高位推动、紧抓不放,太湖水环境水生态持续改善。2024年,太湖(苏州辖区)总体水质为Ⅲ类,助力太湖全湖首次实现全年平均水质达Ⅲ类,太湖连续17年高水平实现安全度夏,成为国家重点治理的三大湖泊中首个“良好”湖泊,太湖水生生物物种数呈增加态势,多样性级别达到“较丰富”水平。今年1—4月,太湖东部区总磷浓度0.041mg/L,同比持平;湖心区总磷浓度为0.048mg/L,同比下降2%;水质均达Ⅲ类。
下一步,我们将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坚决打赢太湖综合治理主动仗:
一是强化项目支撑。2025年,排定61项重点治太工程项目,已全部启动,加速推进,目前已完成投资约22.7亿元。
二是全力推进内源降负。坚持把生态清淤作为内源降负的关键举措,纳入市重点项目,抓紧推进。一期工程2025—2026年实施,清淤面积约38.66km²,合计清淤方量约1140万方。
三是狠抓外源减量。实施湖体国控断面“一点一策”方案,狠抓望虞河及上游骨干河道“一河一策”整治,加快推进通湖河道综合治理,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开展入河(湖)排污口整治提升专项行动,大幅减少污染物下河入湖。
四是加强生态修复。高标准打造太湖生态岛,加快推进明月湾码头水生植被修复,年内全面完成吴中区退圩还湖工作。积极探索吴江段湖滨水域消纳圈建设,进一步强化湖体生态涵养,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
五是守牢安全度夏底线。坚持科技赋能,完善提升我市首创的“重点河湖云管家”功能,全天候进行监测预警;进一步强化应急防控,加速提升机械打捞和远程打捞能力,确保连续18年高水平实现“两保两提”。
六是形成太湖治理强大合力。强化区域联防共治,加强与周边地区沟通对接,共同发力维护交界水体环境质量,形成共治共享格局。积极构建“大环保”宣传体系,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太湖保护工作,不断提升治理成效。谢谢。
江苏广电记者
环境质量方面,今年大气治理方面有什么举措?
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处负责人 张运帷
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近年来,苏州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蓝天白云”的需求。我们将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多管齐下推动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一方面,继续推进固定源深度治理。推动重点行业企业持续提升污染排放控制水平,如巩固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成效,推进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等。组织开展对全市蓄热式焚烧设施、涉活性炭设施等废气治理设施运行情况进行调研评估,进一步规范相关设施的建设和运行。加大对企业的指导力度,推动企业环保绩效水平提升,力争培育新增一批环保绩效A级和引领性企业,树立行业标杆,提升全行业污染治理水平。
另一方面,围绕“车、油、路、企”全链条,加大对移动源污染防治。一是加大新能源汽车、机械推广力度,重点推动公交、出租、城市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市政领域车辆实施新能源替代;二是联合相关部门加强油品储运销环节油气回收监管,切实压降污染排放;三是加大机动车监管的科技含量,例如,推广我局联合科大讯飞、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研发的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AI前哨”系统,实现对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的非现场全过程监管。
此外,针对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扬尘、餐饮油烟等问题,我们也将与相关部门一道,加强对责任主体的监管,督促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提高群众对大气环境质量的满意度。谢谢。
央广网记者
苏州市是一个制造业的大市、强市,做好工业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据了解,苏州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一直都保持不错成绩,请问在工业固体废物治理方面有哪些实践经验?
市生态环境局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处副处长 刘竺青
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我局根据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决策部署,结合“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推进工业固体废物综合治理,特别是从严防控危险废物环境风险,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是推动工业固体废物治理项目建设,持续优化治理能力。新建焚烧飞灰、铝灰渣等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小量危险废物集中收集,以及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循环利用和焚烧处置项目,全市已具备超过4000万吨涵盖危险废物在内的工业固体废物处理能力,可以服务全市工业固体废物就近资源化利用或无害化处置。
二是鼓励试点创新,以工业“无废细胞”建设引领重点行业提升工业固体废物治理水平。印发建设指南,指导工业企业加强资源节约和废弃物循环利用。沙钢在省内率先试点“无废集团”建设,实现铸余渣减量和冶炼渣资源化利用,该实践列入全国“无废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推荐案例。超过60家企业开展“无废工厂”建设,结合各自实际有效提升工业固体废物治理效能。
三是依托信息化平台,提升监管质效。全市2.5万余家涉及危险废物的单位纳入固体废物信息管理系统,搭建“产废”和“除废”双方对接桥梁,规范处置利用市场。同时,通过指导相关单位落实管理计划在线备案,危险废物产生即申报,废物包装二维码扫码转移等功能,基本实现追溯管理目标。在严格危险废物管理的同时,我市也在有序推进其他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信息化管理,指导重点行业大宗固废实施联单转移,强化环境风险管控。
下一步,我局会继续坚持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原则,推动工业固体废物治理,促进废弃物循环利用,助力“无废城市”建设。谢谢。
中国新闻社记者
明天就是六五环境日,请问我市主场活动有哪些安排?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 张鹤
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我们围绕今年六五环境日主题“美丽中国我先行”,认真筹备组织我市环境日主场活动。
明天上午10点,苏州市环境日主场活动将在太仓举行。本次活动与太仓市政府联合主办,活动现场将展示生态文化作品展览,开放“从这里看见美丽中国”环保市集,举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讲、绿色低碳典型企业联盟成立、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体系发布、美丽乡村宣讲、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单位和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场馆授牌、中国生态文学采风行•苏州太仓首站发布、美丽太仓建设框架合作协议签约等仪式活动。
欢迎各位记者朋友前往现场采访报道。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