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万物竞秀
近日
生态环境部发布
2025年“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先进典型名单
苏州工业园区、杭州青山湖科技城、
青岛中德生态园等十家园区榜上有名
从渤海之滨到江南水乡
从产业高地到创新走廊
全国园区宣教实践正以破界融合之势
将生态文明的“大道理”
转化为百姓生活的“小叙事”
生态文明“润心细无声”
贯彻可持续发展之路
行走在青岛中德生态园的被动房技术体验中心,触摸会“呼吸”的墙壁;乘坐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唤绿巴士”,见证垃圾变电能的魔法;漫步在苏州工业园区的东沙湖生态公园,聆听小杓鹬的鸣啼……这些沉浸式生态教育场景,正是中国园区生态文明宣教的生动缩影。宁波岩东水务投入150余万元打造“水循环之旅”科普路线,让市民在污水处理厂触摸生态循环脉搏,让绿色理念在可触可感中内化为自觉行动。当生态知识融入场馆、景观与体验,可持续发展的种子便悄然破土。
“绿色故事”跨界融合
生态理念深入人心
苏州、嘉兴两地联建“幸福河湖”,联合开展河道清淤,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开创了跨区域协同治水新格局。苏州工业园区以画信比赛、生态市集等创意活动打造“绿水青山,你我共守”宣教品牌,以孩童的画笔勾画出山清水秀;构建东沙湖水利风景区三维模型,融合草鞋山遗址、李公堤文化馆等载体,以“苏式水文化”讲好现代生态故事。上海莘庄工业区组建“碳路者联盟”,联合三菱电机、大金空调等26家龙头企业,通过绿色低碳安全发展大会,推动技术共享与人才共育;通过“碳中和魔法墙”与“环保挑战赛”吸引孩子们沉浸式学习,将低碳理念转化为生活智慧。
齐心建设“美丽中国”
协同一体稳步推进
苏州工业园区率先推动全域ESG实践,集聚300余家ESG规上企业,将生态责任融入产业基因;首创“1+3+N”协同机制,建成“海棠花红·此间青绿”生态文明实践教育基地,集展示、教育、互动功能于一体,面向社会免费开放;聘请市民担任“鸟类观察员”,用镜头记录生物多样性之美,使公众从旁观者转变为建设者。青岛中德生态园构建“管委会+企业+公众”三级体系,组建国际顾问委员会,引入德国低碳技术,举办亚洲被动房大会,让企业、学者、市民共绘生态蓝图。
苏州以“万元GDP能耗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诠释发展含绿量,山东以“全域入选”彰显全民行动决心,上海与深圳则以产城融合探索绿色竞争力新引擎。生态文明宣教不仅在于传播知识,更在于培育一种发展哲学、一种文化基因、一种集体行动自觉。
我们终将看见今日播撒的万千绿色种子
必将在全民行动的浇灌下
生长为庇荫天下的森林
书写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