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线上线下一体化的
“苏州企业金融服务超市”品牌
——“苏企融”正式发布
苏州企业金融服务超市正式启用
将进一步提升全市金融服务的
普惠性、便利性、可得性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1、“苏企融”线上全面升级
2015年,苏州推出了苏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并于2023年升级推出“苏融通”平台,为广大企业解决融资需求。
此次全新升级的“苏企融”线上平台,聚焦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难点、堵点,打造线上金融服务总入口,围绕全品类覆盖、全场景服务、全周期护航定位,推出多项全新功能,形成全场景、全链条的数字化金融生态。
其中,平台推出的“智融空间”功能,深度融合平台核心功能模块,充分利用DeepSeek能力,打破传统多页面切换模式,聚合各类产品服务,实现各大业务场景的高效协同;
“企业管家”功能,依托大数据分析、金融机构联合建模等方式,精准匹配企业征信画像、行业属性以及融资需求,实现从“单一操作工作台”到“全场景解决方案”的跨越式升级,打造全链路金融服务的智能化闭环;
“政策大厅”功能,助力企业准确定位意向政策,打造金融“五篇大文章”、转贷、数字人民币、跨境金融等特色专区,强化金融资源高效对接、精准施策;
“企业全生命周期”体系板块聚焦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不同阶段企业全周期发展需求。
2、“苏企融”线下全新构建 “1+1+10”服务网络
“1+1+10”组合起了“苏企融”线下服务网络。首先是1个线下服务旗舰站,该旗舰站位于中荷(苏州)科技创新港一楼,设置了金品展示、金心服务、金桥链接、金智课堂四大功能区。
金品展示区域重点展示金融机构产品、市级转贷资金产品及数字人民币平台、场景;
金心服务区(政融E站)依托政务服务咨询点,叠加金融服务咨询等功能,设置政务服务及金融服务机具,便利企业同步享受政务服务和金融服务;
金桥链接区域,依托市金融业商会,推动金融机构定期举办“项目路演”“资本对接会”等活动,为企业和创新项目搭建投融资对接平台,并链接金智课堂区域,开展相关培训活动。
其次是“1+10”金融服务专窗, 包括在市级企业综合服务中心设立金融服务专窗,提供金融政策咨询、信贷服务咨询、融资需求对接等服务,专窗设常驻人员为企业提供面对面服务,配备各金融机构专业力量开展远程服务;推动10个县级市(区)相应设立金融服务专窗,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金融咨询服务。
此外
今天还发布了“四贷联动”机制2.0版
这也是苏州积极响应国家金融新政导向
围绕基层服务的又一大创新举措
《深化四贷联动 完善风险共担机制的若干意见》政策发布,包含三部分11条内容,涉及30余项具体举措。
“四贷联动”机制扩面增效
首贷方面突出补贴政策及产品创新,提升科创、制造、外贸企业的首贷覆盖面和获得感。
信用贷方面强化信息归集共享,解决“轻资产”企业抵押不足难题。同时主动服务,帮助企业修复失信记录。提升企业信用贷款占比和规模。
无还本续贷方面强化临期管理,避免发生逾期。引导银担行动一致性,保障企业经营连续性和资金链安全。
转贷方面强调提能降费扩容:转贷金额上限翻倍、费率下调,支持范围拓宽,切实降低企业过桥成本、增强短期流动性纾困能力。
升级优化风险共担机制
强调市级普惠金融风险补偿资金池补充渠道的拓展与代偿效率的提升。
突出“政银担”分险结构优化,国家级和省级担保资源的引入, “总对总”合作模式的落实、“见贷即保”机制的运用以及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考核的优化。优化信保贷、科贷通等产品。突出保险端作用,进一步完善风险分散分担机制。
建立重点领域企业融资稳定机制同时深化联合授信机制应用,降低非预期的信贷收缩风险。
提升完善保障机制
强调政、银两端三级工作网络及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纾困作用,明确要形成银企对接与融资纾困合力。
完善尽职免责机制,将销贷比正常波动纳入尽职免责范围等,进一步激发一线信贷员敢贷愿贷积极性。
探索建立的法院银行快速联络机制,为银行不良核销开辟高效通道。
通过强化监管评价结果运用及建立市级转贷资金运营的激励机制,形成推动政策落地的闭环动力。
通过苏州企业金融服务超市的打造
和“四贷联动”机制2.0升级
苏州将用有温度的服务、
有精度的政策、有力度的创新
为广大企业打造
“贷得到、贷得快、贷得省”金融服务生态
更好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支持企业融资服务的“苏州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