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劳动是最美的,近日,浒墅关经开区社区教育中心组织社区20组亲子家庭开展“面包秘密”土窑面包研学活动,用匠心烘焙出劳动的甜香,不仅让孩子们读懂了“汗滴禾下土”的深意,更以一场“有滋味、有传承、有成长”的实践,上了一堂生动的劳动教育课。
从“田间”到“指尖”:农事研学的劳动启蒙
活动在塘小丫研学营地拉开帷幕,孩子们的第一堂课从“认识小麦”开始。在导师的讲解中,他们知道了“麦芒是保护麦粒的盔甲”、“麦秆曾是古人的编织材料”。“小麦如何变成面粉”,在研磨面粉环节,孩子们用传统石磨,一圈圈地转,纷纷举着石碾下的面粉,眼睛里闪着亮,麦粒到粉末这个过程真的很神奇。随后的“小麦扭扭棒”手工环节,孩子用扭扭棒编织出形态各异的“小麦精灵”,则让劳动与美学自然交织。
从“窑炉”到“舌尖”:王森教育赋能的匠心传承课
此次活动的“高光时刻”,当属土窑面包制作环节。王森教育烘焙导师分享了自己的经典的面包棒配方,从揉制加入各种坚果的健康面团,到等待面团在温暖角落“发胖”,再到将面团送入传统土窑烤炉烘烤……每一步操作都凝结着烘焙工艺的精髓。
“土窑烤炉的温度更均匀,烤出的面包带着柴火的焦香,和电烤箱完全不一样!”老师一边翻动着窑内的面包,一边讲解传统烤具的智慧。当喷香的坚果面包棒出炉时,孩子们举着自己的“作品”欢呼,“外脆里软,坚果香混着麦香,健康又美味!”纷纷赞美。
从“体验”到“成长”:农教融合的乡村振兴新实践
活动中孩子从‘玩’中‘学’。既提高了孩子们对农耕文化的认识,也让孩子们更深入的理解劳动的重要性,“粒粒皆辛苦”劳动的不易,同时也促进亲子家庭的和谐。
此次活动是“农教融合”的一次创新尝试——通过专业教育资源的注入,劳动教育从“体验”走向“深度”,浒墅关经开区社区教育中心旨在通过沉浸式的劳动体验,传承农耕文化,感悟“劳动”二字最本真的模样。未来,还将链接更多优质资源,设计更多‘可参与、可感知、可传承’的劳动教育活动,让劳动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