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快看!这个番茄藤可以变成肥料,是厨余垃圾!”近日,在苏州市民治路幼儿园的小菜园内,5岁的小开心高举着修剪下的多余藤蔓,熟练地将其投入灰色垃圾桶。这一幕生动场景,正是滚绣坊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幼儿园开展的垃圾分类实践活动的精彩瞬间。
暑假前夕,为培养幼儿环保意识,推动垃圾分类理念从小扎根,一场别开生面的环保课堂在幼儿园展开。活动场地选在孩子们的小菜园旁边,社区网格员化身“环保讲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分类标准,转化为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孩子们全神贯注地听着,不时发出阵阵惊叹。
理论讲解后,一场妙趣横生的模拟投放游戏随即展开。孩子们手持印有香蕉皮、饮料瓶、废旧电池等图案的卡片,化身“环保小卫士”,踊跃参与“垃圾投放挑战”。“电池是有害垃圾,不能随便扔!”当小伙伴出现投放错误时,轩轩“小卫士”立即站出来认真纠正。孩子们热情高涨,在欢乐的游戏氛围中加深了对垃圾分类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从课堂到菜园,知识与实践实现完美衔接。孩子们亲手栽种的茄子、辣椒、黄瓜在小菜园里茁壮成长,而收获后的残枝败叶、育苗盘、包装袋等,摇身一变成为垃圾分类实践的“活教材”。在老师和志愿者的引导下,孩子们三两一组,仔细观察、热烈讨论,认真辨别各类“垃圾”的属性。欢声笑语中,菜园里的“垃圾”被快速、准确地分类投放完毕。
“这次活动让垃圾分类变得有趣又好懂。”中三班班主任华老师感慨道,“孩子们不仅掌握了分类知识,更通过亲手劳动和实践,明白了环保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这种沉浸式的学习方式,比单纯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滚绣坊社区党委书记卢娅也表示,此次活动是社区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新尝试。“我们希望通过‘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区’,让垃圾分类理念真正深入人心。后续,社区将持续开展此类实践活动,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引导更多居民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
当环保教育与劳动实践相遇,垃圾分类的种子已在孩子们心中悄然生根发芽。相信这个暑假,这些小小“分类能手”将把所学所悟带回家中,带动家庭成员共同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共同守护我们的绿色家园。
通讯员:黄雅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