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期青
1956年4月毕业于南京地质学校
同年进入原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
(简称国测一大队)工作
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测绘人
曾参与1966年、1968年、1975年
三次珠峰高程测量
在人称生命禁区的特高山区
度过了两百多个日日夜夜
退休后的郁期青
专心投身于关心下一代事业
为人生谱新篇,为党旗添光彩
郁期青所在的国测一大队
曾被国务院授予
“功绩卓著、无私奉献的英雄测绘大队”
荣誉称号
个人曾获
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表彰
“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
“江苏省关心下一代工作优秀个人”
“无锡好人”
矢志不渝守初心
用生命丈量祖国大好河山
郁期青5岁时父亲病逝,家境贫寒,后来考上南京地质学校,学费、杂费、伙食费都由国家提供,靠国家培养才得以成才。由此,他立下宏愿:报效祖国,矢志不渝。
1956年,他怀揣着对测绘事业的热爱,踏入国测一大队,自此踏上了用生命丈量祖国山河的征程。 1975年,是郁期青测绘生涯中极为关键的一年。他和队友们肩负着为新中国测量珠峰高程的重任,勇闯生命禁区。
▲1975年,郁期青(中)和队友们
在珠峰大本营学习。
(供图:国一测大队)
在珠峰,缺氧是最大的“敌人”,他们背着几十公斤的装备,每走一步都无比艰难。冰裂缝、雪崩等危险如影随形,但为了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他们毫不退缩,得出了8848.13米的珠峰精确高度,并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承认。然而郁期青却因劳累过度,连续高烧41摄氏度不退,并引发肺水肿和胸膜炎并发症,经过20多天的抢救才从昏迷中醒来,体重从70公斤下降到35公斤,牙齿基本掉光,那一年他36岁。但郁期青从未后悔,几十年间,他跟随大队踏遍大西北,亲身体验过吐鲁番盆地50多摄氏度的高温蒸烤,也饱尝过雪域高原零下40多摄氏度严寒的滋味,以骆驼为友,以帐篷为家,用双脚绘制出祖国的壮美蓝图,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都献给了测绘事业。
弘扬精神重传承
用忠诚凝聚奋进力量
2015年,76岁的郁期青与队友们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国测一大队的奋斗历程。2015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充分肯定国测一大队爱国报国、勇攀高峰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并对全国测绘工作者和广大共产党员提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的殷切期望。
▲2016年10月,第二届感动测绘人物推选活动颁奖盛典在中国测绘创新基地隆重举行。国测一大队1975珠峰测量老队员老党员群体被授予特别荣誉奖,左二为郁期青(供图:国测一大队)
总书记的回信,是肯定,更是激励。作为国测一大队先进事迹报告团的第一报告人,郁期青深知责任重大。 为了讲好测绘故事,诠释好大队精神,他不顾年岁已高,全身心投入演练。每天清晨五点,他便起床背诵讲稿,逐字逐句推敲,虚心接受专家指正。
从人民大会堂到全国各地的机关、校园,他随报告团辗转20多个省(市),作报告近40场,参与中央和地方媒体10余次专题访谈及宣传片录制,用自己三次参加珠峰测量的亲身经历,让“热爱祖国、忠诚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国测一大队精神深入人心,向社会传递着测绘人的正能量,凝聚起奋进的力量。
晚霞生辉献余热
用奉献再育时代新人
退休返乡后,郁期青不图清闲讲奉献,全身心投入到关爱青少年工作中。他受聘为无锡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报告员、社区“五老”志愿者,担任网吧义务监督员、失足青少年结对帮教员。凡是对青少年成长有利的事,他都积极参与,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先后被省、市、区评为关心下一代先进老年志愿者。
郁期青的足迹遍布无锡的学校和社区,编写思政教育材料,开展宣讲报告220多场次,激励青少年爱党爱国。他与无锡市辅仁中学的师生结对,参与班会互动,还邀请青少年到家中参观,现场讲述老一辈测绘人不畏艰苦、矢志报国的奋斗历程和感人故事,累计开展寻访参观230余场次,人数超5600余人次。
此外,郁期青还关心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他定期巡查网吧,一旦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联系相关人员并督促整改。对于失足青少年,他更是用心帮扶,带上书籍、鞋子与日用品,多次前往看守所探望失足青少年,转达其家人对他们的寄语和期盼,用自己的真心热心诚心唤醒他们的良知。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先后有一名失足青年立功减刑一年零四个月,2名失足青少年重返校园,多人走上回归社会、自食其力的正道。
“人生能有几次搏,此次不搏待何时。”这是郁期青在珠峰之巅许下的铮铮誓言。“我决心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的教诲,活到老,干到老,奉献到老。”这是他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庄严一诺。
丹心不辞桑榆晚,余热生辉霞满天。郁期青以平凡的人生书写出不平凡的奉献之歌,以默默无闻的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和无限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