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狮山横塘街道的繁华楼宇间,藏着许多用心经营的小店。它们或许没有网红光环,却用最朴实的坚持展现着狮山特有的温暖与烟火气。
荔枝生活 Litschi Galerie:艺术与生活的理想栖息地
《长安的荔枝》火热,而在狮山,有一家名为“荔枝”的独立小店,正悄然编织着自己的生活美学。它不只是一家咖啡店,更是一个融合了画廊与健身房的综合艺术空间。
走进荔枝Litschi Galerie,仿佛踏入一个微缩的法式花园。大面积的绿意铺陈,辅以精心点缀的绿植,将盎然生机引入室内,营造出慢享咖啡时光的惬意氛围。
对于主理人幸子而言,咖啡是生活的调味,而忙碌的每一天,还需要艺术与运动来增添色彩与活力。于是,拾级而上至二楼,你会发现一个特别的画廊空间。
如今,旅法艺术家孙意超的个展《无界生长》正在这里展出。源于对艺术纯粹的热爱,画廊自开放起便坚持对公众免费,幸子希望艺术能触达更多人,悄然播撒美学的种子。因此,她也常与社区联动,举办如“云南甲马文化版画体验”等手作活动,让艺术融入日常。
至于三楼的健身房,幸子也在空间中植入了许多艺术元素,健身房24小时开放,她希望推广“共享健身”的理念,让健康的生活方式更易得。
因为热爱,店里爱心流淌。店里年轻的“00后”员工们,会自掏腰包来装饰空间,为工作氛围注入活力与创意。店里还收养了几只流浪狗,从当初浑身无毛到如今安然在客人脚边打盹,它们的蜕变也映照着这里的温暖。荔枝,正悄然成为许多人心中的一方“理想国”。
兆麟酥羊店:凌晨五点的温暖慰藉
“老板,一份羊排,一份羊杂,盛盘,一份浙江面,一份苏式面!”位于塔园路的兆麟酥羊店,店面不大却总是人气十足,主打一碗令人念念不忘的红烧羊肉面。
每天清晨五点,当城市还未完全苏醒,店里的后厨已飘起氤氲白雾。老板严选浙江胡羊,泡足半小时去尽血水,再以小火慢煨两小时。时间成就美味,羊排酥烂到筷子轻触即脱骨。“山羊偏柴,胡羊肥瘦相间才够糯香。”老板道出秘诀。
寒冬最忙时,一天要煮上六七只羊。老客们的挚爱,是那碗羊杂羊排双浇头面。无论冬夏,一碗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羊肉面上桌,慢炖出的羊肉酥软入味,汤汁浓郁,香料与羊肉的鲜香完美交融。面条吸饱了精华,入口滑爽,每一口都是踏实的满足。
店门口常停着沪牌车,有上海爷叔特意坐高铁来打包羊排,吃完后,带着满足的笑容离开,这便是狮山清晨最实在的烟火气。
海圣娘海鲜卤面:跨越山海的一碗家乡味
在每个游子心中,总有一碗面承载着故乡的记忆。龙湖金街的海圣娘海鲜卤面,让福建人看见了故乡,也让更多人尝到了大海彼岸的鲜美。
老板龚海容是地道的福建人,曾经营闽南菜酒楼多年。靠海吃海的福建人,似乎天生懂得如何将海鲜的鲜美发挥到极致。他对食材极为严苛,只选用上等新鲜海产。店里的蛏子堪称一绝,无论葱油还是清蒸,都鲜美无比。为追求极致口味,龚海容尝遍各地蛏子,最终认定还是老家福建的品质最佳。“成本虽高,但味道美啊!”为了锁住这口鲜,每天凌晨都有海鲜从福建港口发货,再用专车去高速路口转运,这份坚持,只为给食客带来最鲜美的味道。
一碗面里,超足的海鲜如同开启一场寻宝之旅。用鸡、鳝骨熬制的汤底鲜亮,面条顺滑。小小的一碗里却能容纳进整片大海的美味,海鲜特有的清甜滋味随着面嗦进口中,用最纯净的鲜美熨帖都市人浮躁的味蕾。
地道的福建风味,也吸引了许多台湾同胞。一位住在园区的女士,每次回台湾前必来这里打卡面,“她说在这儿吃到了奶奶的味道。”
龚海容指着墙上的菜单笑言:“人均20就能吃饱,靠的就是食材新鲜。”最暖的是老客们的口口相传,曾有开豪车的客人挤在小店角落,就为一碗海鲜面,这便是对美味最好的认可。
合众饭店:社区里的“家”味道
2001年开业的合众饭店,是馨泰社区里家喻户晓的“家庭食堂”。老板娘张尚萍曾就职台资企业,机缘巧合下向老板太太学得一手地道台湾菜。至今菜单上的盐酥鸡、沙茶牛肉、炸花枝丸,仍严格遵循老方子。尤其是盐酥鸡,选用市场新鲜采买的鸡肉,现腌现做,外酥里嫩,是多年不变的老味道。
“有个台湾家庭,老大从小在这儿吃,现在都带着女婿来了。”张尚萍回忆道。因为爱心,她还会把库存的蔬菜免费送给社区里的独居老人。“开店二十多年,靠的不是噱头,是诚信和真心。”
如今,即使周边台资企业有所迁移,老客们依然会提前打电话预定一桌台湾菜,“就像回家吃饭一样,自在,不用讲究排场。”店里面,怎样的食客都有,或说或笑吃得投入——这便是狮山街头最朴素也最动人的温情画卷。
当高楼大厦遮住地平线,这些藏在街角的小店正用不变的坚持和初心,把人情味熬成狮山最暖的光。下次路过,不妨放慢脚步,去感受这份藏在日常里的狮山温度。(狮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