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人大代表风采】孙扬:行走的“连心桥” 解难的“实干家”)
代表名片
孙扬,昆山市人大代表,昆山高新区大公村党总支书记。他始终秉持“人民代表为人民”的理念,深耕基层治理,将“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的信念化作实际行动,通过创新议事机制、推动民生项目、链接农文旅资源,打造连接群众与政府的坚实桥梁。

▲孙扬(左一)
小昆见到孙扬时,他正在大公议事亭和80多岁的周奶奶聊天。“现在,新的晾衣架竖起来了,晒被子、晒衣服都方便多了,孙书记办事就是快。”周奶奶高兴地对记者说。原来,得知小区晾衣架年久失修后,孙扬仅用三天就为周奶奶安装了新设施,后续还将为社区增设50套。这处由他推动设立的议事亭,不仅为村民遮风挡雨,更成为收集民意的“前哨站”。过去村民只能在露天花坛边闲聊,如今在议事亭里,大家畅所欲言,从树木修剪到停车难、养老难,桩桩件件都被孙扬认真记录并转化为行动。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孙扬推动“边角地”改造建设生态停车场,新增249个车位;推动搭建日间照料中心分配房,让40余位老人在家门口吃上热乎饭;推动设立家庭医生工作站,让居民步行5分钟就能配药就医。“以前看病要倒两趟公交,现在太方便了!”居民李大爷的话语,道出了群众的共同心声。

作为人大代表,孙扬始终把群众关切带到议事厅。四年来,孙扬在昆山市第十八届人大各次会议上先后提出6条建议议案,每一项都紧扣群众安全感与获得感。2024年,他参与联名提出的“关于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提升城镇燃气本质安全水平”的议案,成为当年度“一号议案”,推动了全市范围餐饮场所完成“瓶改管”“瓶改电”改造,同步建立“每日巡查+季度检测”长效机制。他还积极参与社情民意联系日、代表接待选民等活动,不断拓宽履职视野。
面对大公村“百幢楼、三千亩田、万余居民”的治理现状,孙扬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新路径。他在白渔潭现代农业产业园引入“小鱼儿咖啡”,打造“田园咖啡+骑行驿站+田间课堂”新业态,举办30余场特色活动。同时,推动成立区域党建联盟,串联周边村庄开发研学路线,让农田变身“诗和远方”。
“当代表就要当好‘传声筒’和‘实干家’。”孙扬的工作日志上,写满了“增设老年活动室”“开展民生项目回头看”等计划。未来,他还打算拓展议事亭功能,搭建“线上+线下”民意平台。在基层治理的道路上,孙扬始终步履不停,用实际行动书写着“人民代表为人民”的时代答卷。
责任编审 | 孙亚美 冯涛
融媒体记者 | 吴磊
供图 | 吴磊
责任编辑 | 陆晓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