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枫桥街道2025年青少年公益暑托服务正式全面启动!清晨,枫桥街道龙池社区青少年公益暑托服务点位门口,家长张女士看着儿子在志愿者引导下融入晨间活动小组,长舒一口气:“双职工家庭最愁暑假看护,社区这项服务又近又放心!”此刻,相同的安心场景正在枫桥街道26个服务点位同步上演——包括7个集中式、19个分布式形式,精准覆盖各社区,为600余名青少年构筑安全、充实的暑期成长空间。今年点位布局较去年进一步优化扩容,确保大多数家庭步行可达,切实破解“看护难”痛点。
安全防控:筑牢托管第一防线
“弯腰捂鼻,贴墙快走!”开班首日,景山社区服务点里,通过苏州高新区消防救援大队指导员的指导,孩子们在模拟烟雾中有序完成疏散演练。这堂生动的“安全教育第一课”,以真实案例讲解和互动实操,将消防、防溺、应急救护知识深植孩子心中。
为筑牢暑托服务安全防线,街道团工委联合消防、应急部门,提前对全部26个点位开展三轮拉网式排查,严查消防设施、活动器材及餐食配送流程,层层压实安全责任。针对持续高温,各点位均配备防暑药箱及温湿度监测设备,部分社区新装空调系统更让家长倍感安心。马浜社区创新推出“安全积分卡”,通过日常行为评分激励孩子强化自我保护意识,将安全理念融入点滴。
课程创新:多元成长体验平台
课程设计突破传统托管模式,深度融合本地资源打造“家门口的成长营地”:在康佳社区暑托服务点,孩子们穿梭于“枫桥记忆”时光展示馆,指尖拂过斑驳的竹藤编织老物件,在讲解员引导下触摸历史温度。他们围在“年代照相馆”前,体验老式相机与现代打印的奇妙结合,定格穿越时光的瞬间;驻足于“铮铮铁铃”展区,聆听明代铁铃关抗倭的历史回响。这些承载着枫桥改革开放、城市变迁印记的老照片、旧票证和店铺招牌,将尘封的记忆生动唤醒,让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感知家乡的沧桑巨变。在东浜社区点位,老师围绕苏州风景、苏州习俗等苏州文化特色娓娓道来,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打造苏州文化沉浸式体验之旅,帮助青少年们融入自己的“第一、第二家乡”。
枫津社区暑托服务点内,惊叹声此起彼伏——孩子们围在操作台前,看着小风扇在阳光下呼呼转动,又好奇地戳弄着遇强则强的非牛顿流体,“原来光能可以这样用!”“这‘液体’敲起来像石头!”暑期这里将开展10余场科技体验课,从机器人编程到3D打印,点燃科学探索的火种。高校资源的注入更为梦想插翅:大学学子走进西津桥社区服务点,用《我的大学》分享课展现大学社团生活,孩子们争相提问:“加入社团要考试吗?”今年,多所高校团队将轮番开讲,带孩子们眺望更广阔的未来。
服务升级:多方协同托举童心
成熟高效的“1+1+2+N”服务机制(1名点位负责人+1名班主任+2名固定志愿者+N名动态支援人员)在各点位有序运转,织密守护网络。枫桥街道持续优化服务细节,为特殊需求儿童制定个性化看护方案,在家长知情同意基础上,由辖区爱心企业以公益价格提供多档营养套餐,清真、无糖等特殊需求同步保障,餐食配送全程温控追踪并严格执行48小时留样制度,守护“舌尖安全”。
多元社会力量成为坚实后盾,首批21名高校志愿者已进驻各点位提供服务,更多志愿者将持续加入;白马涧小学等11所学校教师团队深度参与课程设计;辖区企业捐赠VR设备,律所开设《少儿法律课堂》;配送平台为快递员子女开通专项接送通道……多方合力托举起孩子们的多彩夏日。
随着26个点位全面启航,枫桥街道将持续深化课程内涵、提升服务温度,让安全守护与成长探索相伴同行,助力孩子们在欢笑中收获知识、友谊与难忘的夏日印记,兑现“家门口”公益服务最温暖的承诺。(王子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