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蝉鸣唤醒盛夏的活力,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正为孩子们铺开画卷。狮山横塘街道金色社区“苏城文化”青年说暑期特别活动于近日启动。活动联合苏州职业大学团委,以“用东方美学对话世界”为核心理念,通过数字媒体技术与双语互动课堂,带领小学生们沉浸式探索苏州园林、博物馆的艺术魅力,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培养国际视野。
数字课堂:穿越千年的苏州美学之旅
课程依托数媒平台创新设计,以动画短片、VR全景游园等形式,由青年讲师用中英双语娓娓道来,从拙政园的“与谁同坐轩”到留园的冠云峰,每一处景致都藏着古人的哲思与巧思。孩子们透过屏幕“漫步”在曲径通幽的园林里,听讲师解析“移步换景”的造园智慧如何与西方园林的几何对称形成有趣对比,了解苏州园林在千百年间沉淀出独树一帜艺术基因的过程。
苏州博物馆的馆藏珍品则成为另一扇打开文化之门的钥匙。从良渚文化的玉琮到宋代的青瓷,从吴门画派的山水到苏绣的细腻针脚,讲师们借助数字技术,让文物“活”了起来。
当孩子们看到北宋《瑞鹤图》的数字化复刻版时,有人好奇地问:“西方的油画和中国的水墨画,为什么看起来不一样?” 这个问题引发了一场热烈的互动讨论,大家发现,无论是东方的“写意”还是西方的“写实”,都是人类用艺术表达对世界的理解 ,就像苏州园林里的“借景”手法,与西方建筑中的“透视原理”,虽名称不同,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互动研学:文化碰撞激发思维火花
“为什么苏州园林的窗户有这么多形状?”“贝聿铭设计的苏博屋顶像什么?”活动中设置趣味问答环节,青年讲师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孩子们观察苏州文化符号背后的哲学思想。当讲到评弹的吴侬软语时,有孩子联想到英语中的连读;看到园林里的漏窗,有人想起了西方教堂的彩绘玻璃。这些奇妙的联想,让孩子们明白文化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在交流中不断丰富。青年讲师们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对苏州文化的理解,再尝试用简单的英语进行分享,在轻松的氛围中锻炼跨文化沟通能力。
本次活动让辖区青少年在主动探索中理解苏州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城市”的独特价值,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一颗文化自信的种子,进一步激发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立足本土、放眼世界的文化自信,让苏州园林的婉约之美与千年文脉,在国际交流中焕发新的时代魅力。(陈君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