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新区积极
建强平台、做优引才、提升服务
加快打造人才友好型、 青年发展型城区
这里创新创业热潮涌动
服务配套贴心齐全
生活游玩自在惬意
人才如鱼得水,安居乐业
尽情挥洒智慧与汗水,共筑美好未来
科创沃土,打造产才融合大舞台
“你好小交,带我去苏博西馆吧。”“好的,我们出发。”近日,一只红色的机器狗“苏小交”刷新了众多人的“朋友圈”。这只备受瞩目的机器人导盲犬,是由上海交通大学团队研发的“导盲六足机器人”项目成果,它的出现将为视障人士的出行带来更多便利。目前,该项目已成功落户狮山商务创新区,未来发展前景可期。
与此同时,另一家上市人才企业则彰显了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实力与担当。近日,高新区企业苏州国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全球首款面向48V汽车电子架构的安全气囊点火芯片CCL1800B,这一重大突破将有力推动中国在核心安全类车规芯片领域从“跟跑”迈向“领跑”。
新的人才团队不断青睐高新区,在此落地发展;而在这里成长壮大的已有团队则频频推出创新成果。这种蓬勃发展的态势,源于多年来高新区积累的产业科创硬核实力。
近年来,高新区积极构建完善的“0620”产业体系,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产值分别突破1400亿元和1500亿元,新能源及绿色低碳、光子及集成电路、医疗器械及大健康“三大新兴产业”加速迈向千亿级,同时,具身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赛道正在精准布局。
依托10个国家级孵化器、12个省级孵化器和一批众创空间,以及太湖光子科技园、光电产业园等专业化载体,高新区孵化出了众多科创企业。依托4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和50家市级重点实验室的辐射带动效应,这里集聚了全球几十个国家的高层次青年人才。
高新区还重点保障支持大院大所引育高层次人才,区内拥有南京大学苏州校区、苏州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苏州医工所、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浙大工研院等一批高校院所,这些院所联合龙头企业共建重点实验室、人才攻关联合体、创新联合体、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人才平台,引导孵化器、创业苗圃、产业园等创业载体差异化发展,加速创新成果就地落地转化。
引才筑梦,构建人才集聚强磁场
每年校招季,“敢动青春 向新而行”引才系列活动总是如约而至,多年来,这个活动如同一辆从高新区发出的人才专列,带着区内重点企业、高校院所的优质岗位,“开”进全国多所知名高校,精准地“接”回一个个选择高新区圆梦的青年人才。
人才纷至沓来,靠的不是推介会和招聘会上的口头讲述,而是人才来到这里的真切感受。
在高新区太湖科学城的核心区,建设有智慧谷青年创新社区。从这里,可以窥见人才在高新区生活创业的模样。在占地面积11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集聚了2万名青年人才、6家上市企业、10家独角兽企业,还设立了全市首个“青年创业概念验证基金”,全区首个零租孵化器,围绕20万平方米的青年公寓打造的源点LiveLab,集艺术、科技、运动、生活于一体。相关负责人介绍,社区积极营造“城市园区+开放实验室+青年创客聚落”的复合生态,形成“24小时不打烊的未来创新现场”。
上半年,高新区推出“人才房票”政策,科技领军人才高文宏获得了全区首张100万元人才房票,正如他所言:“高新区真正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让我们更加安心扎根发展。”
近年来,高新区积极完善“人才驿站、人才公寓、人才社区”三位一体人才乐居体系。推出全区统一的人才乐居线上管理平台,升级10家青年人才驿站,建成360度青年之家108个,打造青年求职创业的暖心“第一站”。今年,已新增投用青年人才公寓超2600套(间),累计筹集各类人才租赁住房超2万套。
与此同时,配套的引才工作体系正在不断优化。高新区持续加大领军人才、海外人才和青年人才引进培育力度,积极发挥科技镇长团、欧美同学会、全英华人教授协会荐才作用,并通过“赢在苏州创赢未来”国际创客大赛、海外博士江苏行等引才活动,吸引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区创新创业。
乐游相伴,营造留才栖心桃源乡
日前,江苏省青年发展研究中心等推出《激活城市年轻力——江苏青年发展型城市研究报告》,多维解锁江苏城市的“青春密码”。该报告显示,苏州以27.9%的青年参与投资经营主体数量占比领跑全省,而江苏最年轻的市辖区是苏州高新区,平均年龄35.8岁。
年轻人为何选择留在这里,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变量”?答案是:除了科创浓度高,这里还有最恣意时尚的“江南生活”。
放眼高新区,现代都市的繁华与自然山水的秀美在这里交织,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
在狮山文化广场,狮山大剧院、苏州博物馆西馆、苏州科技馆三座建筑美轮美奂,狮山市集时常刷新热度。周边商圈繁茂,众多首店汇聚,与科技企业总部、创业空间共同交融成城市摩登现代的面貌。
一路向西,树山村用现代乡村打造了城市中的“诗与远方”。“城市绿肺”大阳山中,苏州乐园森林世界、水世界、糖果乐园以及大阳山植物园正在开启夏季狂欢。再向西,土拨鼠俱乐部苏州旗舰店打造了亲子游玩好去处;太湖边,长三角首个全类型自行车运动综合体刚刚发布,骑行追风举办赛事,生活的乐趣有了更多依托。
办好人才服务关键小事,方能真正把地方打造成人才近悦远来的蓄水池。
值得一提的是,人才来到高新区,除了面试、就业、创新创业发展等服务保障到位之外,近年来,高新区努力优化“青年夜校”、“青新"体验官、一见“青"心品牌活动,依托产业园、人才公寓、青年发展型街区等载体,共开设42门青年夜校课程,吸引近700名青年人才报名参与。
从青年社区建设到人才服务提升
从职业技能提升到社交圈子拓展
高新区全方位关注
人才的成长与生活需求
在这里,人才与城市
双向奔赴、共同成长
高新区正以满满的诚意和切实的行动
书写着人才与城市共荣共生的美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