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暑热难耐,浒墅关阳山社区“向阳”暑托班中却传来阵阵欢声笑语。自开班以来,“向阳”暑托班已为辖区20余名小学生提供了安全、充实的暑期托管服务,不仅解决了双职工家庭“看护难”的痛点,更以丰富的课程设计、贴心的服务举措,成为孩子们“家门口”的“成长乐园”。
多维课程筑梦成长 守护童心创造力
“明轮船,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交通工具,其独特的轮子设计使其在水上航行时能够轻松前行。”走进阳山·家“慧育”阵地,社区工作人员小吴正以生动的图片和视频展示,带领孩子们穿越历史长河,探寻船舶的发展历程以及“明轮船”的工作原理。通过这种直观的方式,孩子们仿佛置身于漫长的航海岁月,亲眼见证船舶技术的一次次革新,深刻感受到人类智慧在水上交通领域的伟大创造。在手工制作环节,孩子们在团委小“青”新志愿者的协助下,亲手制作着自己的明轮船模型,并进行了实验。实验中,孩子们也都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他们积极参与讨论,不断尝试新的实验方法,让自己的明轮船模型性能更佳。
传统文化浸润心田 校社助阵育新苗
家住阳山花苑六区的徐老师是马涧幼儿园的普通幼师,同时也是一名书法爱好者。在得知社区要开办公益暑托班后,她主动请缨担任书法导师,为孩子们免费开设传统书法启蒙课程。这一倡议得到了社区关工委“五老”成员杨老师的积极响应,他主动联络社区,与徐老师结成忘年搭档,共同打造特色鲜明的“翰墨双师课堂”。
每周二下午,教室里总会准时氤氲起淡淡墨香。杨老师手持狼毫展开童趣教学,将书法精髓娓娓道来:“写字如做人,须得横平竖直、方正有度。”与此同时,徐老师轻步穿行在书案间,时而俯身握住孩子的手腕,以“力透纸背而不僵,行云流水须有节”的实操指导,帮助孩子们体会运笔的轻重缓急。两位老师刚柔相济的教学风格,让传统书法技艺化作滋润童心的涓涓细流。
接下来,阳山社区将以“15分钟儿童服务圈”建设为契机,用缤纷课程串联起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纽带,让民生“小幸福”绘就基层治理“大图景”。(殷念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