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热浪肆虐如蒸笼,蝉鸣焦躁无力。对于姑苏区双塔街道里河社区的老人和居民而言,焦虑却早已被一碗面、一碗汤和一方舒心角落悄然化解。社区食堂“屋俚香”里,张贴在收前台前的菜单上,“风扇凉面”的墨色尤为清晰,6元一碗的亲民价格,缀着两种5元一份的可选浇头,成了无数人酷暑中最牵挂的一餐风味。自七月以来,它化身“销冠”,每日中午要迎接100碗面条下肚的胃口盛宴——在酷热煎熬之中,这里用味道和温度筑起了一座最贴地的避风港。
面对炙烤城市的灼热,里河社区与“居家乐”为老服务中心联手,打造了一片清凉天地。食堂,成了这场温情工程的重心枢纽。屠师傅爽朗的笑声为凉面赋予了灵魂,“连着三天我都来报到啊!吃一口就仿佛回到童年外婆的灶头边了。”这碗价廉饱腹的凉面,不单是对胃的抚慰,也牵动着一根连接记忆的柔韧之弦。就连附近上班的快递员小周也舍弃了外送平台,坦言道:“外卖的卫生让人揪心。不如多走几步到社区食堂,安心又实惠,饭菜也合我胃口!食堂对于快递员、外卖员用餐还有折扣,真心感动!”
“屋俚香”的用心从未止步于饱腹。对于前来纳凉消夏的高龄老人,食堂贴心准备的苏式绿豆汤,不只是一碗解暑饮品——工作人员主动俯身捞上满满一勺沉在锅底的豆粒,只为满足那些“贪吃豆子”的舌尖需求。“喜欢就多来几口”,这般无声的温情,在分秒细节里雕琢。
当日头偏西,食堂暂时卸去午间的烟火气,摇身一变为老年人休憩的温馨据点。在社区食堂负责人陈姝颖的巧思下,这里从“饭堂”再添暖色。下午时光的银屏播放着经典老片唤起共同记忆;手工桌前剪刀与彩纸摩挲响动激活巧思;隔壁的休息室如柔软摇篮,敞开门任疲乏身躯在躺椅上舒展深眠——用心装点的每一刻都是对抗孤寂的解药。
在这个被高温围困的时节,社区主动张开怀抱,织就了一张全天候避暑网络。社区通过走访与微信群精准推送,将全天开放的“社区茶馆”转化为免费“冷气枢纽”,长椅清茶间尽显细意体察。尤其是家有老人和小朋友的家庭,向他们首推“社区茶馆”,老人喝茶、下棋、看球赛,小朋友“囡囡成长驿站”绘本阅读、滑滑梯,“一老一小”欢聚一堂轻松过一夏。居民徐阿姨对社区可谓是熟门熟路,她笑着介绍道:“社区工作人员上班,我就来报到了,先烧壶水、擦桌子、扫个地,等其他老姐妹的到来!这里就像自己的家一样,我们在这里喝茶聊天、吹冷气,舒服得很!”
社区还为玉兰苑广场上长廊特设了吊顶风扇,为眷恋室外的老人输送气流,老人一边手摇蒲扇,一边享受头顶吹来的一丝清风,同时,社区剧场“家门口的电影院”面向所有居民放映公益电影,为过暑假的孩子们精选了动画片,让传统社交场景在科技赋能下延续活力。
盛夏滚烫,里河社区的服务却带着沁人心脾的凉爽。每一碗传递真诚的凉面,每一处消弭孤寂的角落,都在无声诉说:社区不只是物理空间的堆叠,更是情感庇护的港湾。里河社区党委书记胡晨说:“社区就是凭借着务实行动与细腻关怀,不仅守护老人稳稳度夏,更是希望勾勒出一幅有烟火、有笑声、有归属的理想生活图景,真正成为酷暑中“推窗可见、举手可感”的宜居福地。”
通讯员:邓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