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东渚街道各处角落里,一幅幅温暖的画面持续勾勒着新时代养老图景——适老化改造让生活更便利,数字助老服务让亲情更贴近,老年活动让社交更丰富……街道通过多元化的为老服务,让每一位老人都能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与温暖,享受更有品质的晚年生活。
从“起身难”到“一键起身”的适老新体验
龙康社区将适老化改造做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沉浸式式服务。在社区日照中心,防滑助起沙发、浴室安全座椅等适老产品不再是冷冰冰的展示品,而是可以让老人们亲身体验的实用家具。“这个按钮一按,沙发就会慢慢把我托起来,一点也不费腰。”张奶奶道出了产品设计的人性化考量。
为践行“老有所享”服务理念,社区工作人员定期组织适老产品使用培训,并收集老人反馈,持续优化服务细节,真正让适老化改造从政策文件走进老人的日常生活。
跨越“数字鸿沟”的温情陪伴
“小王你看,我今天自己缴上水电费了!”刘奶奶举着手机,像孩子般向网格员展示她的学习成果。龙山社区的“数字助老”不是简单的教学,而是充满人情味的陪伴式服务:每周五下午,社区网格站的玻璃门总会照映出老少结对的身影,年轻人们带着剥好的柚子,老人们揣着自家炒的花生,教学活动在茶香与笑声中回荡。
日常工作中,龙山社区早已形成成熟的陪伴体系,网格站会根据每位老人的接受程度,量身定制教学方案,从最基础的开机、关机教起,逐步完善服务对象的网络应用知识。对此,独居的张爷爷感叹:“他们不仅教我用手机,连换灯泡这样的小事都记在心上,感谢社区为我们做这么多事。”
“议事厅”里话和谐,银龄自治谱新篇
山湖湾社区通过“居民议事厅”平台,将原本闲置的架空层改造成多功能老年活动室,解决老人活动场地问题。在改造过程中,社区创新采用“居民共议+老人自治”模式,不仅制定了文明活动公约,还成立了由退休教师周伯伯带领的“银龄自治小组”,由老人们自主管理活动室。
“现在有了固定场地,大家都自觉遵守活动时间,玩得开心又不用担心扰民。”轮值的赵大爷欣慰地说。此外,社区大力推动“以老助老”互助机制,低龄老人主动结对帮扶高龄老人,通过“需求留言板”及时收集老人建议,让服务更贴心更精准。
接下来,东渚街道将持续深化“15分钟为老服务圈”建设,用心织密“服务网”、用情筑牢“关爱网”、用力拓展“幸福网”,让养老服务更有温度、老年生活更有品质,为辖区老年人托起稳稳的幸福晚年。(轲晓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