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谢康:深入虎穴的侦察员)
谢康(1922年—1949年),千灯镇吴家桥人,出生于一户木匠人家。他1940年参加革命,翌年入党,长期从事侦察工作,多次深入虎穴,出色地完成任务。昆山解放后,他不幸被武装匪特偷袭,壮烈牺牲!
谢康是千灯地区地下党的早期党员之一。1940年10月中共淞沪中心县委成立后,派出了大批民运干部,分赴各地宣传发动群众,开展抗日和剿匪活动。18岁的谢康,在民运干部后明辉的启发教育下,毅然参加了秘密的抗日组织,并于1941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冬,他在父母的催促下简单地办了婚事,但因秘密工作的需要,他婚后很少在家,始终坚持在反抗日伪“清乡”的隐蔽战线上。
1943年夏,谢康根据党组织的安排,参加了重组的昆山游击队。此后,随着抗日武装斗争形势的不断发展,昆山游击队先后改编为浦西支队一中队、淞沪支队黄山部队、千灯区中队。在此期间,谢康一直负责侦察工作,与战友们一起身穿便衣、内藏短枪,深入到张浦、千灯、吴家桥、陶家桥等地区,侦察日伪军和特工队的活动情况。由于他提供的准确情报,游击队多次成功袭击日伪军据点。
抗日战争胜利后,按照《双十协定》,新四军北撤。组织上安排谢康和其他10多位同志留下,成立昆南党小组,坚持党的地下斗争。谢康为党小组负责人,归属淞沪工委领导。在此后的峥嵘岁月里,谢康负责的昆南党小组积极团结青年农民、店员、学徒和抗日时期的一部分老游击队员,与国民党反动派开展抗租、抗税、抗丁的“三抗”斗争,还组建了秘密的武装小组,展开小规模的夜间游击活动,并以中国人民解放军“三抗”中队的名义,警告国民党乡长、自卫队队长不得抓丁逼租,不得欺压百姓,迫使反动势力有所收敛。这期间,谢康多次躲过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抓捕。
1949年5月,谢康悄悄地回到家中看望母亲、妻子和儿女,深情地说:“我们的亲爹娘就要来了!”婆媳俩一时不明白他说话的含意,他接着说:“我们穷人的亲爹娘就是共产党、解放军,老百姓彻底翻身的日子就要到来了!”
1949年5月13日,昆山解放,谢康被任命为茜墩区(今千灯镇地区)石浦乡副乡长。人民政权刚建立,百废待兴,当时的首要任务是征收夏粮,支援巩固新政权的建设。7月16日下午,谢康到白庵头村召开群众大会,传达和部署夏粮征收工作,忙到晚上后便去了胞妹家吃饭。不料一伙武装匪特得知消息后,摇船赶到了白庵头村,上岸后直奔谢康的胞妹家,用枪逼走群众,向谢康射击。谢康当即遇害牺牲,时年27岁。不久,县公安局就抓获匪特,并在千灯处决,以告慰英灵。
来源 | 昆山档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