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2025高校技术转移转化大会暨第二届苏州国际科创大会、第十七届国际精英创业周开幕式上,浒墅关区域人才建设成果再度“破圈”,1个人才团队获评“苏州市重大创新团队”(全区共2个入选),2位青年人才入选“苏州青年科学家”(全区3人上榜),彰显了区域在科技创新与人才集聚领域的强劲实力。
浒墅关重大创新团队再突破
2025年第一批苏州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浒墅关共5项获批。其中,徐卓教授带领的团队入选苏州市重大创新团队,实现了近5年来浒墅关在该类别项目上的新突破,区域高端人才团队引进与培育迈上新台阶,为产业升级提供了核心支撑。
徐卓,现任苏州思萃电子功能材料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董事长,同时担任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长期深耕无机非金属电子功能材料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先后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全国创新争先奖和中国专利金奖等多项重要奖项。其主持研发的“具有超高压电性能的透明铁电单晶”项目不仅入选202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还在2022年荣获首届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最高奖。2020年,徐卓带领团队在苏州高新区创立苏州思萃电子功能材料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专注于高性能压电、电光新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致力于打造电子功能材料领域的创新研发平台。2023年,研究所成功孵化产业化平台江瓷电子(苏州)有限公司,并获得中科创星、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投资机构的融资支持。
此次徐卓团队获批重大创新团队的项目为“用于声光电功能芯片的透明铁电单晶与其异质集成晶圆研发及产业化”。该项目聚焦透明铁电单晶材料与异质集成晶圆基础材料的工程化研究,已成功研制出基于透明铁电单晶块体材料的高速电光调制器样机。下一阶段,团队将重点攻关电光晶圆的研发,为超宽带电光调制器提供创新解决方案。该项目的实施将为我国在高端光通信材料领域实现自主可控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并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青年科技力量强劲崛起
自2024年开始,苏州市面向35周岁以下青年人才特别设立“苏州青年科学家”发布制度,选树青年科技人才典型,持续激发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今年是第二届。本届共有20人入选,其中苏州市内10人,4人来自高校院所,6人来自科技企业,浒墅关占2席。2位青年人才的入选,展现了浒墅关在基础科研与前沿技术领域的深厚积淀,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年轻动能。
苏州博志金钻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总经理潘远志,先后荣获中国新时代青年先锋奖、首批江苏青年科技人才“U35培育”、江苏省青年创业标兵、苏州市青年五四奖章、苏州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苏州高新区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他突破半导体散热封装“卡脖子”技术,以材料革新助力芯片性能跃升。
潘远志出生于2001年,15岁考入西安交大少年班,2020年创办苏州博志金钻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专注于高功率芯片散热封装材料器件的研发和生产,致力于创新高效热管理的新材料、新结构和新产品方案,解决芯片和模组面临的小型化、高密度、高性能的技术挑战。产品为陶瓷金属化载板、金刚石基载板及新一代互联器件,应用于光通讯、光电芯片、智能传感、激光器等领域,是全球半导体封装载板领跑者。
墨光新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朱斌,先后荣获2021中国十大新锐科技人物、苏州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苏州高新区科技创业创新领军人才、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日内瓦国际发明展特别嘉许金奖等称号。他研发的辐射制冷超材料实现了对光和热的精细调控,为零能耗降温提供全新解决方案。
2022年创办墨光新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聚焦为先进器件和高端制造领域提供新型热管理材料及解决方案,引领新型零能耗、零碳排制冷技术行业发展。公司依托南京大学光热调控中心,已快速形成行业领先的产品体系,包括辐射制冷膜、辐射制冷涂料、降温纤维织物三大系列化产品线,投入超亿元致力于辐射制冷材料领域的关键平台建设,建成超8000平方米的生产合作基地,产品已成功应用于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及节能建筑领域。
近年来,浒墅关始终将人才作为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积极推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育工作,聚集了一批海内外院士专家等高端优秀人才。截至目前,辖区累计获批各级领军人才近500人次,其中国家级人才15人,近3年增长2倍;市级以上人才114人次,近3年增长84%。近两年,浒墅关在省级院士工作站、市级创新联合体等多项人才科技工作上实现历史性突破,国家级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双创人才团队、市重大创新团队取得新进展。这些成绩既是区域创新环境的生动印证,也为后续创新驱动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未来,浒墅关将不断优化政策扶持、强化平台搭建、完善服务生态,持续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落户,同时进一步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更开放的姿态、更精准的服务,构筑“引才、育才、用才”全链条体系,为苏州建设高水平创新集群贡献更多力量。(浒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