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择山而居,只因“懂你”!)
一个人与一座城,最理想的关系是什么?
是初见惊欢,从此心有挂牵?是久处不厌,此心安处是吾乡?是一岁一约,岁岁相逢不换?昆山,给出生动的答案。
又逢七月,一场人才盛会如约而至,第九届昆山创业周开幕式暨百所高校昆山行活动启动。昆山再次以一座城的诚意、一座城的礼遇、一座城的期许,向广大创业英才、优秀企业、投资机构发出“昆山之约”,成就梦想、绽放精彩!
一体“赋能”
厚植“友好”城市基因
“登山是智慧生命的本性,无关生存,而是挑战”“我的攀登,是微米级的求索与丈量”……开幕式伊始,昆山人才宣传片《择山而居》首发,向与会人才送上“告白礼物”!
来昆山已有18年,“被懂得”的喜悦,一直在安乐平心头弥漫。“一项项科技成果是团队共同奋战的勋章。”身为清越科技产品开发部高级结构工程师的她这样说,“昆山给每一位人才提供了‘不安分’的机会,在创新升级中奔赴热爱。”
经过多年努力,昆山人才资源总量达56.5万人,还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超3300家、专精特新企业超1000家,每年通过科技招商引入科技项目超1000项。正是万千人才的智慧光芒和广大企业的创新热情,汇聚起阳澄湖畔澎湃涌动的发展热潮。
科技创新需要人才支撑,人才成长依赖教育发展。昆山向来注重加强与高校名校对接,促进校地供需精准匹配。目前,已与百余所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创业周开幕当日,还举行了“百县对百校促就业行动”昆山专场校企供需对接会暨高校技术转移转化洽谈会,来自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13所“双一流”大学、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的校领导、就业及科技成果转化部门负责人,与113家昆山优质企业围绕校地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高校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进行现场交流对接。
从“江南鱼米之乡”到“全国县域经济标杆”,昆山的发展密码,藏在深植城市基因的“人才友好”里。当天,昆山重磅发布人才友好型城市系列新政策,深入开展头雁、紧缺、青年、技能等重点人才计划,把高品质的学校、医院、商业等配套资源布局在人才最需要的地方,更好满足人才从“落脚”到“安居”,再到“乐业”的全链条、全方位需求。
“政策与人才的精准匹配,以及真金白银的补贴,让我们‘创’有动力,‘闯’有底气。”富翔精密工业(昆山)有限公司表面环保技术应用课课长李耀峰说。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当前,昆山加快建设一批技术创新中心和产业创新联盟,全力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人才链高效链接。
向“新”提质
科技与产业“同频共振”
历经8个多月的选拔,第九届“祖冲之杯”昆山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开启,54个优秀项目向决赛发起挑战。有深耕人工智能、专注工业机器人视觉算法研发的青年博士团队;有扎根数字经济领域、构建智慧社区服务生态的初创企业……
作为面向全球招才引智的重要品牌赛事,“祖冲之杯”昆山创新创业大赛依托昆山链接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资源网络,已征集项目4800个左右,落户项目超320个。
扛起科技产业融合的创新担当,今年以来,昆山从聚焦构建“2+3+3”产业体系、健全完善服务业“1840”体系,到启动实施“AI赋能昆山智能制造”行动计划……昆山以一连串精准有力“组合拳”,打通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融合堵点。
创新涌动的昆山,持续迎来高光时刻。就在今天,昆山再次重磅发布15个重大产业科技成果。正如广大人才所说,在促进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加速深度融合的潮涌中,昆山持续加大科创支持力度,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这里正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围绕产业、服务产业、引领产业的科技成果。
科技创新“置顶”,昆山已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特别是厚植“企业创新更如意”的丰沃土壤:充分尊重企业在技术创新、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主体地位,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科技领军企业”培育机制,深入推进祖冲之攻关计划,大力支持龙头企业联动广大高校院所打造更多创新联合体、标杆孵化器……
再看昆山,“核心产业+”“人工智能+”“绿色低碳+”,这些带着科技色彩的名词,正在成为推动创新发展的主力军。
跨界而行
织就文创科创“双面绣”
“如果用一件旗袍来比喻昆山,我觉得它是一件精品的双面绣。”作为文化创意人才,邓丽元眼中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昆山,既是她事业起飞的跑道,也是让她安放身心的家园。
红馆旗袍主理人邓丽元踩稳了节奏:工作时,在晨风时尚创意产业园设计画稿、打版制衣,从“一件衣”到“一条链”,这里是她旗袍事业的“梦工厂”;闲暇时,在古镇里打卡水乡景韵,听昆曲、赏非遗、品茶点,这里也是她眼中的“最江南”;如果要出差,从晨风园区到上海虹桥机场车程不到半小时,“沪苏桥头堡”的区位优势让她效率“满格”……
其实,每个人才的心灵深处,都有自己的“诗和远方”。在昆山创业周开幕式上,优秀文化创意人才荣誉颁授引起大家的关注,这一奖项涵盖文化传承、创新设计、文化科技、数字文娱、乡村文旅、咖啡产业、骑行文化七大类别,囊括新时代文创产业的多元发展方向,也是他们的“诗和远方”。
“首次荣获咖啡类优秀文化创意人才奖,体现了昆山对‘文创+科技’融合发展的重视。”昆山市咖啡协会秘书长於文静介绍,昆山目前已拥有500余家咖啡门店,形成覆盖全年龄段的咖啡爱好者与从业者群体,期待通过此类平台进一步激活产业潜力,推动咖啡文化与科技、文旅深度融合。
文创+科创,昆山以“无界”思维突破边界,拓展“文创+百业”新空间,打开了“百业+科创”新天地。举例来说,捷安特中国区总部大楼开工奠基,同时发布6条昆山最美骑行线路,将“昆山之链”慢行环线串联起森林公园、滨江绿道等生态节点,让市民在骑行中感受“移步换景”的诗意。
行走在昆山,越来越多为人才所青睐的场景生长。“咖都”500余家咖啡馆氤氲的醇香,编织出独特的“咖啡+”味蕾之旅;踏上“昆山之链”,“骑行+科创+生态”的慢行经济带跃然眼前,科创与文创的深度融合正解锁出无限创意……这些点点滴滴,无不谱写出“才来昆山更精彩”的生活韵律。
昆山对人才
总把最好的倾囊相授
把最美的尽情呈现
昆山以“城”相许
“才与城”互相成就之约
未完待续!
责任编审 | 韩斌 马萍
融媒体记者 | 段晓芳
融媒体摄影 | 张骏申 袁新宇 季昊
融媒体编辑 | 戴贺孝慈
校对 | 朱盛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