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人大代表风采】徐湛:警心暖民心 平安护万家)
2022年,徐湛从陆家派出所调任至吴淞江派出所,卸下内勤工作的繁杂,转身成为社区的“守护者”。面对全新岗位,徐湛笃信“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她一头扎进社区街巷,挨家挨户叩门走访,在家长里短中听诉求,在街头巷尾间察实情。短短数月,她不仅把社区的“家底”摸得一清二楚,更用真心实意与群众拧成一股绳,成了街坊邻里口中亲切的“自家人”。
为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徐湛深化“警网融合”,将社区、驻所律师等专业力量纳入调解队伍,合力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今年3月,一起邻里纠纷案中,双方各执己见,互不相让,调解工作一度陷入僵局。徐湛带领调解团队,反复沟通、耐心疏导,最终促成涉事各方达成共识,妥善化解纠纷。居民们由衷赞叹:“有事找徐警官,有她在,我们心里踏实!”
在反诈宣防战场上,徐湛始终冲锋在一线。自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开展以来,她融合传统手段与科技赋能,线上进圈入群,推送反诈宣传视频;线下带网格员“扫楼式”宣传,深入群众休闲娱乐、纳凉避暑场所,张贴海报、发放宣传手册,逐页讲透防骗要点。日复一日,徐湛把防范知识变成群众易懂的家常话,让安全触手可及。
今年6月,辖区居民葛先生接到了一个冒充抖音客服的电话,对方能准确说出葛先生的姓名、电话等身份信息,但葛先生仍快速识别出这是一个诈骗陷阱。“幸亏之前上过你的课,我没有着了对方的套路。”徐湛和同事再次上门进行反诈宣传时,葛先生感激地说。
身兼人大代表,徐湛将社区警务的“记事本”转化为民生“大数据”,汇聚成精准的《社区风险图谱》,成为她履职尽责、为民代言的“源头活水”。
对社区警情深入“把脉”时,徐湛察觉到联合多部门加强对夜间集市摊位的监管十分重要。经过大量实地调研,她在今年人代会上提出“‘疏堵结合、以疏为主’加强流动摊贩监管”的建议。政策落地后,辖区夜间集市纠纷警情显著下降,成效立竿见影。
在调解家庭矛盾、邻里纠纷过程中,徐湛察觉到基层专业调解人才和技能缺失是当下难题。她提出加强调解人才培养的建议:定期为网格长、调解员开展法律宣讲和案例解析,邀请律师参与调解。如今,这一举措已累计助力化解百余件矛盾纠纷,赢得群众称赞。
择一事,忠一生。1990年出生的徐湛自2011年穿上警服以来,便把根深深扎在人民群众之中。无论是藏蓝的人民警察制服,还是鲜红的人大代表证,“为民”始终是她最鲜明的底色。当困难群众紧握她的手道谢,当她的建议化作惠及万家的政策,警徽与代表证在这一刻交相辉映,共同诠释着一个庄严承诺:守护公平正义,永远站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责任编审 | 李传玉 姚荔青
融媒体记者 | 吴磊
责任编辑 | 陆晓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