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村运营作为苏州乡村振兴工作的新模式,以村庄为基本单元,通过系统性的规划、资源整合和管理运营,推动村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进而实现共同富裕。因此,整村运营与乡村振兴紧密相连。
在乡村振兴的推进中,工商银行苏州分行立足苏州,担当作为,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以“党建+金融”为引领,持续抓好金融支持工作,保障粮食生产、服务富民产业、支持乡村建设……
仅支持2025年江苏省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这一项工作,工商银行苏州分行就对接超100个清单内重点项目,累计投放项目贷款超20亿元。同时,分行与180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累计投放贷款超13亿元,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对此,我们邀请到中国工商银行苏州分行普惠金融事业部(乡村振兴办公室)营销科科长 柏乐,请他分享对乡村振兴的独到见解
金融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既是资金支持的提供者,更是资源整合与创新的推动者。金融不仅是乡村振兴的“输血”工具,更是通过科技赋能、产品创新和生态构建,实现“造血”功能的关键力量。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于精准对接“三农”需求,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农业现代化、农村组织化和农民增收致富。
在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我认为最关键的一点是科技赋能与生态构建。通过数字化手段,金融可以突破传统服务的物理限制,实现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和精准性。例如,工商银行通过“兴农通”APP和“乡村振兴大数据管理平台”,不仅提升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效率,还构建了“银政企农”多方协作的生态体系,激活乡村市场效能。这种科技赋能不仅解决了“三农”领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还推动了农业产业链的数字化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续动能。
经过持续的探索、实践和总结,我们发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问题:一是信息不对称与风险防控难题。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农户和涉农企业信息不透明、财务数据不规范、抵押物不足等问题,导致金融机构难以准确评估风险,影响贷款发放效率和安全性。二是融资难、融资贵。农村金融需求呈现“小额、分散、高频”的特点,但传统金融产品难以满足这些需求,导致农户和涉农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三是金融产品与农村产业需求匹配度低。农村金融产品种类有限,难以覆盖农业产业链的多样化需求,尤其是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的支持不足。四是数字化转型滞后。农村地区金融基础设施薄弱,数字化服务覆盖不足,难以满足农村居民对便捷金融服务的需求。五是金融与乡村产业融合不足。乡村产业链条分散,金融支持往往局限于单一环节,未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金融生态。
乡村振兴需要金融与农业、科技的深度融合。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们采取了相对应的金融手段来解决。通过大数据风控系统、区块链技术与卫星遥感等科技技术的运用,解决信息不对称;创新金融产品,降低融资成本,如“惠农e贷”等,满足“小额、高频”的融资需求;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开发专属APP(如“兴农通”),提升服务效率,解决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构建金融与乡村产业协同机制;不断加强政策支持与生态构建,逐步破解乡村振兴中的金融难题。
此外,为进一步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我们不断下沉服务,扩大普惠金融覆盖范围,在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增设服务网点,推广智能柜员机和移动金融服务车,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及性;利用数字化手段,提供线上贷款申请、支付结算等服务,打破地域限制。创新金融产品,降低融资成本,推出小额信贷产品(如“经营快贷”),满足小微企业和农户“小额、高频”的融资需求;发展供应链金融,围绕农业龙头企业设计“穿透式”金融产品,支持上下游小微企业和农户;利用政府贴息、风险分担机制等政策工具,降低涉农贷款利率,提升融资可得性。加强金融科技应用,提升服务效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构建智能化风控模型,提升贷款审批效率和风险防控能力;推广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农业供应链金融,记录农产品生产、流通等环节信息,增强透明度和可信度。完善风险管理体系,优化风险控制,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加强对贷款项目的审查和监控;利用金融科技手段(如信用评分模型、行为分析算法)提高风险识别和防控能力;加强与政府、保险机构的合作,建立风险分担机制,降低银行风险敞口。
结合政策支持、科技赋能和资源整合,我们构建了多层次、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体系。一是实施城乡联动发展战略,构建一体化金融服务格局;二是以“兴农通”品牌为核心,构建全链条金融支农服务体系;三是聚焦重点领域,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四是加强政策支持与多方协同,形成可持续发展机制。
未来,工商银行苏州分行将在乡村振兴领域紧密围绕“五篇大文章”,以科技金融为引擎,助力农业创新,全力支持农业科技企业,聚焦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促进农业产业链全面升级。例如,通过推出“产业链孵化贷”等创新金融产品,支持农业科技初创企业的成长,加速农业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同时,借助绿色金融手段,助力生态振兴,积极支持绿色农业项目,加大对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循环农业的扶持力度,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例如,支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项目,助力“绿水青山”有效转化为“金山银山”。此外,分行还将探索碳金融工具,结合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探索农业碳汇、碳交易等绿色金融工具,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持续推动乡村振兴服务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