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心智正在萌芽的孩童而言,独处的夜晚常伴随着本能的忐忑与想象放大的不安。为呵护稚嫩心灵,播撒勇气的种子,7月16日,枫桥街道龙池社区“一起看”爱心书屋精心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绘本心理成长课。活动邀请辖区爱心妈妈志愿者担任主讲,并得到“小青新”志愿者的温暖助力,共同围绕经典绘本《小老鼠的漫长一夜》,引导孩子们踏上一段认识恐惧、拥抱勇气的内在旅程。
“小朋友们,你们敢一个人睡觉吗?”爱心妈妈志愿者以温柔的提问开场。孩子们反应各异:有的点头,有的略显害羞,有的则分享自己听到的“怪声”,如衣柜吱呀或窗外呜咽。老师没有急于否定或安慰,而是首先营造了一个安全、接纳的氛围。一句“哦,原来小老鼠也听到了奇怪的声音呢!”巧妙地将孩子们的体验与绘本角色共情,传递出“害怕是正常的、可以被理解”的信息。
随着故事展开,老师没有直接驱散孩子们口中的“怪声”或“黑影”,而是带领孩子们跟随小老鼠的脚步,一起去“探索”那些夜晚声音的来源。“这个声音听起来像什么?”“小老鼠觉得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猜猜看,它可能是什么呢?”互动式提问引导孩子们将抽象的恐惧具体化。孩子们热烈讨论,在安全氛围中猜想:吱呀声可能是风摇树枝,呜呜声或许是远处汽车鸣笛。这个过程,正是心理学上“认知重构”的初步实践——将模糊的、可怕的未知,转化为具体的、可理解的寻常事物,有效减轻恐惧感。当发现困扰小老鼠的“可怕声音”大多源于日常现象时,孩子们紧张的神情逐渐放松,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最后的手工环节,孩子们动手制作树叶小老鼠。通过动手实践,他们将故事中的角色具象化,进一步内化了探索与理解的体验。活动结束时,孩子们开心地举起作品合影。
这堂特别的绘本课,通过故事共情、互动探索和手工实践,让幼儿们在安全的陪伴中,学习识别、表达和转化自己的恐惧,为稚嫩的心灵播下了面对未知时探索与理解的勇气种子。相信这些体验,能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小小助力。(顾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