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瞰湖花园一二期的楼道里亮起盏盏灯光。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物业人员与志愿者两两一组,手持登记表和操作指南,逐户敲响居民家门——这场为推动成立业主委员会的夜间上门行动,为绿湖社区治理注入新动能。
“成立业委会是为了让大家更有话语权,APP 投票步骤我一步步教您……”敲开4号楼王阿姨家门时,社区工作人员小李赶紧递上操作流程图。此前,不少居民因觉得下载 APP 投票繁琐而直接拒绝,社区随即制作了图文指南,还安排专人现场协助操作,把 “技术门槛” 变成 “贴心服务”。
入户过程中,难题接踵而至:有的房屋长期空置,户主联系方式失效,工作人员便通过物业台账、邻居打听等方式多方联系;有的居民对业委会存在误解,认为 “多一个机构多一层麻烦”,网格员便耐心解释业委会在监督物业、维护权益等方面的作用,用小区停车难、绿化维护等实例说明自治的必要性。
“一开始觉得没必要,听他们讲了其他小区的案例,才明白业委会是咱们业主的‘代言人’。”13号楼的张先生当场完成投票,还主动加入了宣传队伍。截至目前,已有近半居民完成投票,越来越多的人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
这场夜间行动,不仅是为业委会成立凝聚共识,更是社区治理模式的一次生动实践。从 “被动响应” 到 “主动上门”,从 “单向管理”到“多元共治”,绿湖社区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耐心化解疑虑,让居民真切感受到自己是社区的主人。(许宝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