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8日,苏州娄江社区活动室内墨香与童趣交织,一场以“翰墨飘香,丹香溢彩”为主题的青少年暑托班正式启幕。本次活动由娄江社区党委联合平江街道关工委、妇联、团委共同策划,邀请海棠先锋志愿者李晓担任主讲教师,通过系统化国画课程,带领辖区青少年以笔墨为舟,驶向传统文化的诗意海洋。首期课程以“萌趣河豚跃池塘”为主题,10余名小学员在家长陪同下提笔创作,将灵动的小河豚与夏日荷塘搬上宣纸,开启了一场充满欢笑与创意的艺术实践。
10岁的学员萱萱踮着脚将画具摆放整齐,桌上宣纸、毛笔、国画颜料与调色盘错落有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松烟墨香。“今天我们要画会‘生气’的小河豚!”随着李晓老师清脆的声音响起,孩子们的目光瞬间聚焦。她手持毛笔,边示范边讲解:“河豚的身体要画得圆鼓鼓的,像个小气球;背上的刺用中锋勾勒,像小锯齿一样排列;最后点上黑眼睛,再添几笔水波纹,池塘里的河豚就活啦!”
为了让孩子们更直观地理解,李晓将传统技法转化为趣味比喻:“河豚的肚子是气球,刺是小皇冠,眼睛是黑宝石,大家可以自由搭配颜色,给河豚穿上花衣裳!”她特别强调国画的留白艺术:“池塘的水不用全涂满,留一些空白,再用淡墨晕染,水波就会像真的在流动。”
在李晓的引导下,孩子们化身小画家,大胆挥洒创意。8岁的祥瑞屏息凝神,用侧锋将河豚身体涂成橙黄色,又用细笔蘸取浓墨,在背上点出密密的小刺。“我的河豚在和青蛙比赛游泳!”他举着画作兴奋地分享,画面中,一只圆滚滚的河豚正奋力摆动尾巴,前方一只绿青蛙回头张望,水面上溅起朵朵浪花。家长李女士感慨道:“孩子平时坐不住,今天却专注地画了40分钟,还主动问我‘河豚为什么生气会变大’。传统文化真的能激发好奇心,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特别好!”李晓在课后分享道:“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接受度很高,关键是要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去引导。看到他们从不敢下笔到自信创作,就是最大的成就感。”
本次暑托班共设7期课程,每周二上午在娄江社区活动室举行。后续课程将围绕夏日荷塘、竹林熊猫、江南水乡等主题展开,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设计,让孩子们逐步掌握国画的基本技法,同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娄江社区党委书记金晓娟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更多青少年了解和热爱传统文化,在笔墨丹青中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化自信。”
在这个夏日的上午,娄江社区的孩子们用毛笔和宣纸,不仅画出了可爱的河豚,更播撒下了传统文化的种子。随着暑托班的持续开展,这颗种子必将生根发芽,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