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起处,城市焕新颜。连日来,枫桥街道积极开展“文明实践 净美城市”行动,从社区微更新到街区精治理,多方力量携手联动,将文明理念融入城市肌理,让洁净有序成为动人风景,全力描绘“净、美、亮”的城市新画卷。
文化浸润 描绘多彩“风景线”
勾勒线条、填充色彩、书写公约……近日,马浜社区精心打造的一面彩绘墙成为小区里一道超亮眼的风景线,吸引了众多居民纷纷驻足打卡拍照。党员干部、居民群众、青年志愿者手持画笔,共同为老旧墙面“梳妆打扮”。从单调灰白到斑斓多彩,这面融合了居民智慧的彩绘墙,成了社区文明实践的生动注脚。
作为大型老旧动迁安置小区,马浜社区在环境整治中倾听群众心声,将“增加文化气息”的诉求转化为具体行动。通过协商议事、实地选址、设计定稿、筹募资金等环节,决定以墙绘艺术的形式,做好“微更新”,办好“微实事”。
值得一提的是,多彩墙绘不仅画面生动鲜活,还在设计时用心融入了三个方面的内容:“车归位,不占道。宠牵绳,清粪便。睦邻里,多关照……”48字居民公约用醒目字体呈现;“倷好”“谢谢倷”“蛮灵格”等充满烟火气的苏州方言跃然墙上,让文明理念在吴侬软语中自然流淌;“垃圾分一分”“全民消防”等文明实践主题彩绘,把环保、安全知识变成看得见的风景。如今,走在马浜社区,墙面成了“文化窗”,文明成了“家常话”,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愈发高涨。
融入日常 织密文明“邻里网”
杂物少了、笑语多了,墙面净了、人心暖了,多方合力下,文明楼道建设正悄然融入日常,社区、物业、热心居民等积极参与,以“小楼道”带动“大文明”。
围绕楼道卫生保洁、堆物堵塞、小广告乱张贴、飞线充电等问题,辖区内各小区物业开展专项清理行动。从清理废旧家具到规整非机动车停放,从修补脱落墙皮到搬运门前杂物,一些曾经“梗阻”的楼道畅通了,转角空间亮堂了,居民上下楼的脚步也轻快了。
社区同步发力,让文明新风“看得见、记得住”。康佳社区的暑托班里,科技企业志愿者们带着精心准备的课件,通过“提问互动+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孩子们思考日常行为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我和爸爸一起给垃圾桶贴了分类标签。”“楼道是大家的家,不能乱堆东西。”……稚嫩的话语中充满了对环保的理解与践行。
精管善治 绣出市容“新秩序”
夏日炎炎,枫桥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以“净街+降温”双轨发力,用细致服务为城市“降暑”。
在辖区农贸市场周边,针对困扰市场管理的占道经营“顽疾”,枫桥街道深化文明菜场建设,创新设置“潮汐疏导区”,为周边自产自销的农户提供10余个固定摊位,既破解了“游击摆摊”难题,又保留了集市的便捷和温度。“现在有了专属摊位,生意也好了很多!”菜农李阿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而摊位配套的日清日洗、巡回保洁等服务更让她倍感贴心。
为巩固治理成效,“晨查+夜巡”双时段管控机制同步启动,清晨开市时段,重点整治商户占道堆放杂物、提前卸货堵塞通道等行为,而晚间闭市后,则严查车辆违规停放、垃圾随意倾倒及遗留杂物问题,确保道路全天候畅通无阻。此外,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联合市场管理方、商户代表、环卫等多方力量,常态化开展“文明停放我先行”“垃圾不落地”等系列主题志愿活动,共同维护规范有序的营商环境。
三线联动 智慧赋能“加速度”
“何山路某商铺占道经营,已派单处置。”在枫桥街道“云绣”智慧监管平台前,工作人员正通过视频巡检实时调度。以视频巡检监控智能抓拍、工单热线接诉、“城市观察员+城商协作”三种方式协同发力,这套“三线联动”治理模式,让街面治理既精准又高效,为城市秩序注入科技动能。
为实现街面市容环境问题从被动处置向主动防控转变,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以“科技赋能+多元共治”为导向,依托智慧监管平台,对辖区多条商业街区开展全时段视频巡检工作,智能抓拍占道经营、乱堆物料等行为,实现“违规即发现、发现即派单”。
“城市观察员”更激活了治理末梢,物业代表化身“移动探头”,凭借人熟地熟的优势随时发现问题;“城商协作”让队员们与商户紧密联动,在极端天气前发布预警,指导商户自查自改,提升商户安全意识和参与度。“现在发现路面有垃圾,我们都会主动清理,这是自己的‘脸面’嘛!”商户陈先生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共识。
接下来,枫桥街道将持续探索多元参与、智慧高效的长效路径,以更精细的治理、更暖心的服务,让净美之风常驻街巷,让文明之花馨香满城,全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净美枫桥”,托起百姓家门口“触手可及”的幸福生活。(潘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