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练习书法,不仅可以陶冶情操,练出一手好字,也能在字体的演变过程中,感受历史的更迭和文化的传承。近日,在枫桥街道西津桥社区暑托服务课堂上,孩子们在志愿者老师的带领下,通过书法临摹,体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课程开始,老师首先通过播放科普视频,让孩子们了解到汉字的变迁。从甲骨文、铭文时期的象形文字,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使用的小篆,再到隶草楷行等不同字体的变化,通过不同时代的主流书写方式,感受汉字之美。在将同一汉字的不同写法进行对比后,孩子们相互分享了感受,有的喜欢草书的狂放,也有的对行书的飘逸赞赏有加,更多的孩子青睐于楷书的端正严谨。
随后,老师又和大家分享了“王羲之墨池”和“怀素写字”两个书法家小故事,告诉大家“字如其人”,要想写出一手好字,必须得付出加倍的努力。在课程的下一环节,老师们从最简单的描红入手,教大家如何握笔、运笔、蘸墨等基本的软笔书法书写方式。“毛笔是软的,大家一定要掌握好轻重,否则纸上刚下笔就是一团黑墨了。”在老师的帮助下,大家从生疏到慢慢懂得顿头、运笔、捺脚、回峰,一些简单的字也在孩子们手中成型、端正到最后越写越好。
此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树立了好好写字的信心,也增加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在余下的课程中,孩子们将会继续学习诗词、吴文化、棋类等各类传统文化课程,让文化自信在下一代继续传承。(虞嘉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