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道关于制造业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的时代命题放在眼前,滨湖正以“智改数转网联”的创新解法书写着自己的答案。
日前,滨湖区召开全区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工作推进会,既对上一轮“智改数转网联”三年行动工作进行成果总结,又深入剖析问题短板,同时全面部署新一轮“智改数转网联”三年行动。
翻看滨湖刚刚发布的《滨湖区深化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5大方面13项重点任务清晰勾勒出未来三年的“作战图”——明确至2027年底,实现构建全链条评估诊断机制,实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集成级数字化转型全覆盖,彰显了滨湖全力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全市新型工业化建设提供滨湖样板的雄心。
看成绩
省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零突破”
“智改数转网联”即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
进入“十四五”以来,滨湖致力打造“靓丽太湖湾、活力科创带”,始终把“智改数转网联”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自2022年开始,滨湖大力实施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三年行动,全面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快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步伐,提升产业发展质态。
三年来成效如何?一组组令人振奋的数据可以作答。
政策引导效应显著。持续加大“智改数转网联”投入补助、企业上云、贷款贴息等扶持力度,累计争取兑现各类奖补资金超7000万元,撬动社会投资超10亿元。
转型基础不断夯实。实现520家规上工业企业免费数字化诊断工作全覆盖,滚动推进市级智能化改造重点项目12个,总投资超10亿元,实施轻量化改造项目39个,完成投资超3000万元。
产业能级显著提升。3年新增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4家,入选国家5G应用示范工厂及名录企业2家,获评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优秀场景2个,打造省级智能工厂、互联网标杆工厂、五星上云企业22家,省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零突破”,累计获评市级以上智能制造荣誉556项。
绿色转型积厚成势。分类推进节能降碳和绿色化改造项目18个、总投资1500万元,创成省级绿色工厂22家,全区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5.4%,超额完成“十四五”规划阶段性目标。
……
站在新的发展坐标上,滨湖区已通过首轮三年行动夯实了转型“地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全区“智改数转网联”工作面临更大挑战。
部分企业受转型投入大、周期长、门槛高等因素影响,客观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应用”现象,不敢转、不愿转、不会转的矛盾依然存在。
在供给方面,现有政策体系对中小企业门槛偏高,契合中小企业需求的数字化产品和“小快轻准”解决方案仍有欠缺;
从分布上看,全区3年累计改造规上企业182家、占规上企业比重35%,现有省智能制造示范车间25个、仅占规上企业的4.8%,各板块之间不平衡性明显。
面对转型进入“深水区”的复杂考验,滨湖正以前瞻思维谋全局、以过硬举措强推进,吹响了新一轮全面深化“智改数转网联”的号角。
补短板
从“上云用数”到“AI+”,发力“四突出”
“智改数转网联”是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抓手。
此前,市政府召开全市深化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工作推进会,明确提出要扎实开展新一轮“智改数转网联”三年行动,强化工业AI赋能推动“智改数转网联”扩面、延展、跃升。
《滨湖区深化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为滨湖“智改数转网联”下一个三年提出了新目标、绘就了“新蓝图”——
到2027年,全区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水平显著提升,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模式创新步伐不断加快,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规上工业企业完成智能化改造升级,专精特新企业全面数字化转型,生产要素广泛联接,形成企业、产业链、重点园区“点线面”数字化转型合力,数字综合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人工智能加速赋能制造业,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为全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明确行动目标的同时,滨湖还通过4个“突出”,指明实施路径——
▲突出“由点及面”,提升智改数转水平,注重从“点线面”三个维度同步发力。“点”上重点支持基础较好的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打造一批卓越级、领航级智能工厂。“线”上推动5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完成规范级和集成级转型,实现基础级智能工厂规上工业企业覆盖率达20%。“面”上探索建设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等领域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中心,优化服务供给。
▲突出“上云用数”,加快链式转型步伐,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积极探索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应用和集成创新,加快构建“政府引导-平台赋能-龙头引领”的联合推进机制,有效促进资源共享与数据互通,推动提升产业链全要素生产率。
▲突出“人工智能+”,力促先进制造跃升,积极探索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径,构建完善“高适配算力+行业大模型+智能体平台”矩阵,加快实现“制造”向“智造”升级。
▲突出“综合服务”,营造更优生态体系,统筹发挥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两个作用”,务实强化为企服务保障,为纵深推进“智改数转网联”创造良好环境。
新目标
从初始级到集成级,数字化转型“全覆盖”
未来三年,滨湖深化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的目标、路径都已明确,一套与之对应、特色鲜明、行之有效的“新打法”也呼之欲出。
“新打法”涉及推进智能化改造覆盖、提升网络化联接水平、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推动设备迭代升级、完善要素保障体系5大方面,共计13项重点任务,力图以更精准的举措,进一步推动制造业“深度改、有力转、高效联”。
在推进智能化改造覆盖上,梯度培育智能工厂,到2027年末,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智能车间改造基本实现全域覆盖,重点培育50家先进级、3家卓越级智能工厂。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创新型中小企业初始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规范级、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集成级数字化转型全覆盖。深化产业链协同转型,每年跟踪服务智能化重点项目3个,培育数字化转型“链主”企业2家。加速园区数字化升级,全面提升园区产业服务能力、智慧治理水平与综合竞争力。
在提升网络化联接水平上,壮大工业互联网平台,到2027年底,力争培育省企业级平台5个、行业和区域级平台2个、“双跨”平台1个左右。夯实算力网络基础,到2027年,全区新建算力中心2个,智算规模超1EFlops,以更加优速高质的算力资源服务体验吸引更多人工智能企业落户滨湖。
在推进人工智能赋能上,鼓励建设智能场景,每年新培育人工智能典型场景应用2个,不断拓宽AI在工业质检、供应链优化等制造领域的应用边界。推广智能装备应用,支持高端装备企业加快关键技术及核心部件研发,储备一批首台(套)重大装备,到2027年,新增首台(套)重大装备12个。
在推动设备迭代升级上,推动工艺设备升级,鼓励引导企业加大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研发投入,实施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重点项目不少于60个。促进数智绿色融合,加大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创建力度,力争创建1个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30个市级以上绿色工厂。
在完善要素保障体系上,构建全链条评估诊断机制,至2027年,累计形成50个针对性解决方案,每年跟踪服务20个轻量化项目,推动智能化改造从“精准诊断”向“高效转化”闭环升级。建强转型服务体系,推动工业软件发展,到2027年底,推广优秀工业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首版次软件产品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