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狮山横塘街道横山社区以“走出去”研学与“送上门”课堂双轨并行的创新模式,在青少年心中播撒红色火种,构建起沉浸式、互动式、传承式的红色教育新范式。通过“行走的课堂”与“家门口的思政课”双向发力,将红色基因深度融入青少年暑期生活,让红色文化真正点亮孩子们的成长课堂。
“走出去”研学:在历史场景中触摸红色脉搏
近日,横山社区为参加暑托服务的小朋友们带来一场意义非凡的红色研学之旅——走进苏州独立支部旧址,也是原苏州乐益女子中学。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讲解员生动再现了苏州独立支部成立的时代背景及革命先驱们在此奋斗的英勇事迹,泛黄的老照片与珍贵的文物,将孩子们带回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让他们深切感悟到革命先辈为理想信念不畏艰难、勇于奉献的伟大精神。
参观过程中,特别设置的互动答题环节点燃了小朋友们的参与热情。“苏州独立支部成立于哪一年?”问题刚出,孩子们便齐刷刷举手,“我知道!1925年!”沈籼佑小朋友抢先给出了正确答案。每一次答对,都让孩子们的脸上洋溢出自豪的笑容。研学之旅的尾声,是充满趣味的手工活动“我在乐益种雪松”。旧址庭院中那棵傲然挺立的百年雪松,见证了无数历史风云,是坚韧与不屈的象征。孩子们用手中的材料精心制作雪松手工作品,以独特方式传承雪松所代表的精神。
“送上门”课堂:“口述+实践”激活红色基因
除了“走出去”的红色研学活动,横山社区还联合苏州烈士陵园将“红色思政教育送上门”。日前,在暑托服务的教室里,生动的红色故事会感染着这里的每一位。来自苏州烈士陵园的宣讲员以一张革命先辈的老照片为引,将孩子们了解《沙家浜》中阿庆嫂原型、烈士朱凡的英勇人生。宣讲员结合烈士家属和退役军人口述历史视频,多角度还原历史,让孩子们深刻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与伟大。为了让孩子们的追思与敬意有更具象的寄托,志愿者们带领孩子们开展“巧手生花寄追思”活动,用扭扭棒制作“永不凋谢的花”。菊花代表高洁,孩子们指尖翻飞,叠花瓣、卷叶子,一翻一折间寄托着无限哀思。扭扭棒不仅变成了美丽的花朵,更成为了传递情感、寄托追思、表达永不凋谢敬意的特殊媒介,让红色教育成果在动手实践中进一步内化于心。
横山社区通过“双轨并进”模式,不仅让红色教育从“单向灌输”转向“双向互动”,更构建起“家庭—社区—社会”协同育人网络。未来,社区将持续链接优质资源,推出更多元化的红色课堂,让红色火种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绽放时代光芒。(褚晓瑛 邬珺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