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环保理念向低龄群体渗透,助力学龄前儿童树立垃圾分类意识,7月7日,香花桥社区网格员与志愿者走进苏州市挹秀幼儿园,开展“垃圾分类小课堂,环保理念润童心”主题活动,为孩子们带来一场趣味十足的垃圾分类知识课堂,以童真视角解锁“垃圾变形记”。
活动现场,社区工作者用生动的动画短片和童趣讲解,带孩子们认识 “什么是垃圾分类”,将复杂的分类知识转化为 “可回收物回家记”“有害垃圾大作战” 等趣味故事。网格员们手持仿真垃圾道具,通过 “垃圾分类接力赛” 互动游戏,教小朋友辨别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指导大家正确分类投放 。
“小朋友们,喝完的牛奶盒、用过的纸巾都去了哪里呀?”活动伊始,香花桥社区网格员以充满童趣的提问开启课堂,瞬间点燃孩子们的好奇心。面对五花八门的回答,社区网格员笑着拿出手绘环保绘本,用色彩明快的插画和简单易懂的故事,为孩子们讲解“什么是垃圾分类”——原来垃圾并非“一无是处”,通过分类投放、回收利用,它们能重新变成文具、玩具,甚至是漂亮的衣服!生动的演示让孩子们眼睛发亮,纷纷围拢过来,环保的种子悄然种下。
“蓝色桶放可回收物,像塑料瓶、旧书本,能变身新宝贝;红色桶放有害垃圾,电池、过期药品是‘小怪兽’,要特殊处理……”网格员借助卡通分类桶模型和仿真垃圾道具,把四大类垃圾的投放规则编成顺口溜。孩子们化身“分类小卫士”,在“垃圾回家大挑战”游戏中,将“香蕉皮”“易拉罐”“废旧灯管”准确投递,遇到“沾了油污的纸巾”这类易混淆垃圾,志愿者蹲下身耐心解释:“虽然它是纸,但被污染后没法回收啦,要放进灰色其他垃圾桶!”实操与讲解结合,让分类知识扎根童心。
“回家要教爸爸妈妈分类!”课程尾声,孩子们举着自制垃圾分类书签,兴奋分享收获。社区网格员趁热打铁,发放“家庭分类任务卡”,鼓励孩子们当家庭环保监督员,用“小手拉大手”带动更多人践行分类。活动现场,幼儿园老师也表示:“这种互动式科普特别好,孩子们学得开心,还能把环保意识传递给家庭,真正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
从绘本讲解到实操挑战,从童心启发到家庭联动,香花桥社区此次垃圾分类科普活动,以适配学龄前儿童的方式,让环保理念“看得见、摸得着、能践行”。未来,香花桥社区将持续深耕“低龄化”环保教育,通过校园宣讲、亲子实践等形式,构建“儿童带动家庭、家庭影响社区”的绿色传播链,让垃圾分类成为辖区居民的生活日常,为打造生态宜居社区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