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
在津巴布韦维多利亚瀑布城举办的
《湿地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大会上
传来喜讯
苏州正式获得“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授牌
成为全球第三批、中国9个新晋成员之一
也是江苏省此次唯一入选城市
同里国家湿地公园。苏报融媒记者 张健/摄
“国际湿地城市”
是对一座城市湿地生态保护的最高嘉奖。其评选标准严苛,需由各国政府提名,再经《湿地公约》国际湿地城市认证独立咨询委员会批准。该认证旨在鼓励更多地方采取更加积极的行动保护湿地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
苏州凭何入选?
•若论资源禀赋,苏州堪称“天赋型选手”:
苏州拥有400多个湖泊、2万多条河流,158公里长江岸线,82公里京杭大运河苏州段,以及3/4的太湖水域。全市湿地总面积3190平方公里,约占全域面积的40%,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生长在湿地上的城市。
太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苏报融媒记者 张健/摄
•面对城镇化快速发展带来的资源和环境挑战,苏州在湿地保护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探索:
制度建设方面,苏州出台江苏省首个地方性湿地保护法规《苏州市湿地保护条例》,并首创湿地生态补偿政策,每年投入1.5亿元专项资金,对204个重要湿地周边的行政村进行生态补偿,15年来累计补偿资金已超14亿元。
生态监测与修复领域,苏州创新设立“湿地好不好,鸟儿说了算”的考评体系,将鸟类多样性作为反映湿地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湿地科普教育活动。苏报融媒记者 张健/摄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苏州于2022年全面启动创建国际湿地城市,连续三年将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全市锚定打造“城市、人与湿地和美共享”典范的目标:
认定省市级重要湿地103个,建成湿地公园21个,划定湿地保护小区133个,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13处,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6处,湿地保护率从2010年的8%提升至今年的72.8%,位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
全市野生鸟类近十年增加100余种,现达418种。
17块湿地达到国际重要湿地水禽数量标准,天福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修复案例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
天福国家湿地公园。苏报融媒记者 张健/摄
2023年10月,国家林草局专家组评估认定苏州创建工作综合排名位居全国前列;2024年4月,国家林草局正式向《湿地公约》组织推荐苏州;2025年1月,《湿地公约》常务委员会宣布全球城市申请认证结果,苏州榜上有名;2025年3月,国家林草局印发通知,明确苏州通过认证。在此次缔约方大会上,苏州市代表团以《湿地城市的“苏州路径”》为题,分享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两相宜的实践,受到全球关注。